
(1).氣悶煩亂。《周禮·天官·醫師》“聚毒藥以共醫事” 唐 賈公彥 疏:“藥使人瞑眩悶亂,乃得瘳愈。”
(2).愁悶。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好恓楚,空悶亂,長歎籲。”
“悶亂”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包含兩層含義,既可描述人的心理狀态,也可指客觀環境的混亂。以下是詳細解釋:
心理層面的煩躁不安
指心情郁悶、煩躁,帶有難以排解的不安定感。其中“悶”強調内心的壓抑感,“亂”則體現思緒或情緒的混亂。例如古籍《西廂記諸宮調》中“空悶亂,長歎籲”即表現愁苦煩悶的心境。
客觀環境的無序混亂
也可形容局勢、場面缺乏秩序,如社會動蕩或雜亂無章的狀态。
以上解釋綜合了古籍、詞典定義及文學用例,如需進一步探究詞源,可參考《周禮》《西廂記諸宮調》等文獻。
《悶亂》是一個形容詞,用來形容事物混亂、雜亂無序的狀态,也可以表示心情郁悶或壓抑。
《悶亂》這個詞由“門”和“亂”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門”是5畫,表示門的形狀;“亂”是7畫,表示無序、混亂。
《悶亂》一詞源自古代漢語,最早見于《紅樓夢》一書。在繁體中,悶亂的寫法為「悶亂」。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悶亂可以寫作「懣亂」或「懑亂」。這些寫法更加強調了情緒上的壓抑和困擾。
1. 這個房間太悶亂了,東西堆放得一團糟。
2. 他的内心十分悶亂,需要時間來冷靜思考。
3. 考試前的準備工作讓她感到非常悶亂,無法集中精力。
1. 悶悶不樂:形容郁悶、不開心。
2. 悶悶不久:形容表情、心情或氣氛沉悶、死氣沉沉。
3. 悶氣:形容脾氣差、心情不好。
1. 混亂:指無法有序、整齊、明确地進行或發展。
2. 雜亂:形容事物雜亂無章、無序。
3. 紛亂:形容事物錯落有序、混雜不清。
1. 有序:指井然有序、有條不紊。
2. 整齊:指整潔、規整、井然有序。
3. 井然:指整齊、有條不紊。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