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扪籥的意思、扪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扪籥的解釋

籥,古代管樂器。寓言故事,有個生來就眼睛瞎的人,不知道太陽的樣子。有人告訴他太陽光像蠟燭,他摸了摸蠟燭,後來摸到籥,也以為是太陽。見 宋 蘇轼 《日喻》。後以“捫籥”喻瞎說一氣。 清 顧炎武 《述古》詩:“哆口論性道,捫籥同矇瞽。”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扪籥”是一個源自中國古代典故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與認知局限和片面理解相關。該詞出自北宋蘇轼《日喻》一文,文中記載盲人以觸摸樂器“籥”(類似笛子的管樂器)來推測太陽形狀,後因“籥”中空且觸感片面,導緻認知偏差。這一典故被提煉為“扪籥”或“扣槃扪籥”,比喻通過局部接觸或主觀臆斷認識事物,缺乏全面性。

從漢語構詞法分析,“扪”指用手撫摸,“籥”為古代管樂器,二字組合形成動詞性結構,字面意為“觸摸管樂器的孔洞”,實際引申為“以片面方式探索真相”。在語義演變中,該詞逐漸脫離具體語境,成為哲學和文學中的常用隱喻,例如清代黃宗羲《明儒學案》中用以批評學術認知的局限性。

權威典籍如《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比喻認識片面,未得要領”(參考來源:商務印書館《漢語大詞典》第6卷);《辭源》則強調其典故背景與蘇轼《日喻》的關聯(參考來源:中華書局《辭源》修訂本)。現代語言學研究中,王力《古代漢語》亦引此例說明漢語典故詞的隱喻生成機制。

網絡擴展解釋

“扪籥”是成語“盲翁扪籥”(或“盲人扪籥”)中的核心詞彙,出自宋代蘇轼的《日喻》。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字面含義

    • 扪:意為“觸摸、按”,如“扪心自問”。
    • 籥:古代一種管樂器,形似笛子或短笛。
      合起來,“扪籥”即“觸摸籥”,字面指盲人通過觸摸樂器籥來認識事物。
  2. 成語典故與寓意
    蘇轼在《日喻》中描述:盲人通過他人描述太陽像“銅盤”“蠟燭”,卻因未親眼見過,誤将鐘聲當作太陽的聲音,又将籥的形狀當作太陽的形态。
    該成語比喻僅憑片面認知或局部經驗妄下判斷,強調脫離實際觀察的認知局限。

  3. 用法與延伸

    • 多作賓語或定語,如“盲翁扪籥但取似,葉公好龍固為名”(出自清代趙翼詩)。
    • 近義詞有“盲人摸象”“以偏概全”,反義詞如“見微知著”。

該詞通過寓言形式,生動揭示了認知片面性的弊端,常用于批評缺乏全面了解的主觀臆斷行為。

别人正在浏覽...

百人寶飯菜茹參狼羌春華辭巧理拙欑植大花邊大窮登績疊遍地侯蓋澆飯剛讦高郵龜星韓棱之劍黑風黃冶變化回盼簡薄箋草绛礬矯翰交辔金華腿藍單讄禱雷霆兩節棍憐貧惜老離被鱗崪六沴離休鯉魚跳龍門孿生律均芒彩萌生杪曶泯亂民事樵刍砌累靘壯曲中饒恕詩禮之訓受難酥懈探流藤實杯田主子亡可奈何妄想巍麗無私無畏顯現枭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