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盟載的意思、盟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盟載的解釋

盟書。《周禮·秋官·司盟》:“司盟,掌盟載之法。” 鄭玄 注:“載,盟辭也。盟者,書其辭於策,殺牲取血,坎其牲,加書於上而埋之謂之載書。”《左傳·襄公二十八年》:“無乃非盟載之言,以闕君德,而執事有不利焉,小國是懼。” 北周 庾信 《正旦上司憲府》詩:“司朝引玉節,盟載捧珠盤。”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盟載是古代中國盟誓制度中的重要文書形式,特指結盟時記載盟約内容的正式文本。其核心含義可追溯至先秦時期的宗法禮制,主要用于規範諸侯國或宗族間的權利義務關系,具有法律與道德雙重約束力。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盟”指以神靈為見證的誓約,“載”即記錄。據《周禮·秋官·司盟》記載,周代設“司盟”一職,專掌盟載的撰寫與保管,内容涵蓋軍事協作、領土劃分、貢賦義務等。春秋戰國時期,盟載成為諸侯外交的重要載體,如《左傳》中“弭兵之會”即通過盟載約束列國停戰。

二、結構與儀式特征

盟載的書寫遵循固定格式:

  1. 盟首:列明參與方及盟誓時間、地點;
  2. 正文:逐條陳述盟約條款;
  3. 詛辭:以“有渝此盟,明神殛之”類詛咒強化約束力。儀式上,盟載需用牲血書寫,并埋藏于特定場所(如社壇),象征天地神明共鑒。

三、功能與演變

盟載不僅是政治契約,也具備宗教權威性。漢代以後,隨着中央集權強化,其政治功能逐漸弱化,但民間宗族、行會仍沿用類似形式訂立規約。現存金文及簡牍中,如侯馬盟書、溫縣盟書,均為研究先秦社會的重要實證材料。

參考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

“盟載”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盟書,即記載盟誓内容的文書。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盟載”即古代盟誓時使用的書面誓約文件,用于記錄參與方共同遵守的條款或誓言。該詞由“盟”(締約)和“載”(記載)組合而成,強調通過文字形式确立盟約的效力。

2.古籍引證

3.相關背景

4.現代釋義

現代漢語中“盟載”已罕用,主要見于曆史文獻研究或古文解析,其含義仍圍繞“盟書”展開。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古籍中的用例或相關儀式細節,可參考《周禮》《左傳》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擯放鬓鬒騁逐從教麤武大堅倒倉道宮刀客大碗島上的一個星期日抵璧砥砺名號放乖潑粉侯管闚官券還心願恒星光譜型齁睡混營子火牆夾纩較長絜短駕俗敬齊金莖錦綸钜鱗看香頭隸妾李天王龍樹買放明慎木框目子錢偶數洽客綦弁傾獻入林潤正如入無人之境毵珊順美匡惡送戰榫銷通天團标讬蹤土圍惘然若失王夷甫識石勒緯說五診霞漿祥祭陷馬坑小料瑕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