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盟载的意思、盟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盟载的解释

盟书。《周礼·秋官·司盟》:“司盟,掌盟载之法。” 郑玄 注:“载,盟辞也。盟者,书其辞於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於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左传·襄公二十八年》:“无乃非盟载之言,以闕君德,而执事有不利焉,小国是惧。” 北周 庾信 《正旦上司宪府》诗:“司朝引玉节,盟载捧珠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盟载是古代中国盟誓制度中的重要文书形式,特指结盟时记载盟约内容的正式文本。其核心含义可追溯至先秦时期的宗法礼制,主要用于规范诸侯国或宗族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具有法律与道德双重约束力。

一、词源与历史背景

“盟”指以神灵为见证的誓约,“载”即记录。据《周礼·秋官·司盟》记载,周代设“司盟”一职,专掌盟载的撰写与保管,内容涵盖军事协作、领土划分、贡赋义务等。春秋战国时期,盟载成为诸侯外交的重要载体,如《左传》中“弭兵之会”即通过盟载约束列国停战。

二、结构与仪式特征

盟载的书写遵循固定格式:

  1. 盟首:列明参与方及盟誓时间、地点;
  2. 正文:逐条陈述盟约条款;
  3. 诅辞:以“有渝此盟,明神殛之”类诅咒强化约束力。仪式上,盟载需用牲血书写,并埋藏于特定场所(如社坛),象征天地神明共鉴。

三、功能与演变

盟载不仅是政治契约,也具备宗教权威性。汉代以后,随着中央集权强化,其政治功能逐渐弱化,但民间宗族、行会仍沿用类似形式订立规约。现存金文及简牍中,如侯马盟书、温县盟书,均为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实证材料。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盟载”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指盟书,即记载盟誓内容的文书。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盟载”即古代盟誓时使用的书面誓约文件,用于记录参与方共同遵守的条款或誓言。该词由“盟”(缔约)和“载”(记载)组合而成,强调通过文字形式确立盟约的效力。

2.古籍引证

3.相关背景

4.现代释义

现代汉语中“盟载”已罕用,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或古文解析,其含义仍围绕“盟书”展开。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中的用例或相关仪式细节,可参考《周礼》《左传》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八表成林伧荒除陌钱存济戴维营风起潮涌伏苓赋铭腐浊高枕而卧功裘鬼头刀海子鹤口获麟台将校角觝戏矫若游龙机骇讥骂寄梅近侍窘绝卷涌浚财举重若轻口率涝灾辣酥酥灵祀隆谷麻麻闽川瓯蚁迫催普淖悭滥谴怒气鼓鼓圊溷起葶曲意迎合热劲阮林沙毛钱沈嘿神运鬼输诗藻衰葛堂斧探丸借客屯驻枉物刓饰鹜新午衙夏鼎商彝小泉斜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