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粉侯的意思、粉侯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粉侯的解釋

三國 魏 何晏 面如傅粉,娶 魏 公主,賜爵為列侯,後因稱驸馬為“粉侯”。《續資治通鑒·宋哲宗紹聖四年》:“俗謂駙馬都尉為粉侯。”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雲蘿公主》:“主日耽此,不知與粉侯孰勝?” 清 洪楝園 《後南柯·檀謀》:“昔年眷屬,昔年眷屬,一夢醒繁華。粉侯一去無恩澤,鑒前車。”參見“ 粉郎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粉侯”是一個古漢語詞彙,源自中國三國時期的曆史典故,特指曹操的謀士郭嘉(字奉孝)。該詞的字面意思可拆解為“粉”和“侯”,其中“粉”指粉飾、修飾,“侯”指侯爵或貴族稱號,整體寓意帶有戲谑或諷刺意味,形容一個人表面光鮮、實則虛浮或不務實際。在曆史語境中,曹操曾以此稱呼郭嘉,暗指他雖才華橫溢,但行為放蕩不羁,如同粉飾太平的貴族,缺乏實幹精神。

從詞源角度看,“粉侯”最早見于《三國志·魏書·郭嘉傳》,其中記載曹操對郭嘉的評價:“奉孝(郭嘉)之才,吾所不及,然其粉侯之态,不可學也。”這裡,“粉侯”被用來描述郭嘉的個性特點——他雖智謀過人,卻生活奢靡、不拘小節,常以華麗外表掩飾内在缺陷。這一稱呼後來演變為漢語中的固定詞彙,常用于文學或曆史叙述中,比喻那些外表光鮮、内在空虛的人物,或引申為對浮誇行為的批評。

在現代漢語詞典中,“粉侯”的定義強調其曆史和文化内涵。例如,《漢語大詞典》将其解釋為“指表面裝飾華麗而實際無用的貴族”,并引用《三國志》作為權威來源。該詞的使用多見于古典文學和史學著作,如《後漢書》的衍生評論中,也常以此形容權貴的虛僞本質。

為提升内容的權威性和可信度,以下引用可靠來源:

總之,“粉侯”不僅是一個曆史專有名詞,還承載着豐富的文化隱喻,提醒人們注重内在實質而非外在虛飾。其用法在現代漢語中雖不常見,但作為成語或典故,仍出現在學術和文學領域。

網絡擴展解釋

“粉侯”是中國古代對驸馬的别稱,其起源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1. 詞源與典故
    該詞源于三國時期魏國的何晏。據記載,何晏面容白皙如傅粉,娶魏公主為妻,被賜爵列侯,因此後人将驸馬稱為“粉侯”。這一稱呼結合了其外貌特征(“粉”)與身份(“侯”),形成特定代稱。

  2. 曆史演變
    宋代文獻《續資治通鑒》提到“俗謂驸馬都尉為粉侯”,表明此稱謂在宋代已廣泛流傳。清代蒲松齡的《聊齋志異·雲蘿公主》中亦有“主日耽此,不知與粉侯孰勝?”的用例,顯示其在文學中的延續。

  3. 文化内涵
    該詞不僅指驸馬身份,還隱含對驸馬儀容風度的形容。因何晏以美貌著稱,“粉”字既呼應其外貌,也暗含對貴族男子形象的期待。

  4. 相關延伸
    類似稱謂還有“粉郎”(原指何晏,後泛指美男子),但“粉侯”專用于驸馬,更具身份指向性。

“粉侯”通過曆史人物典故衍生,融合外貌與身份特征,成為古代對驸馬的雅稱,并在文學作品中長期沿用。

别人正在浏覽...

參決初日丹裳當間兒登高自卑彫流荰蘅柮枂笃脩煩錯風磨輔星鋼琴诰誡害口碜漢書颢興環境污染撶楸活兒火樹兼葭秋水跽跗雞西市撅天撲地局瑣康伯孔棘寇心酷累來處練形術厘補立身處世萌兆那會兒内河拈斤播兩匿控濃妝淡抹平心慶削勤劇泉源曲臨撋拭觞政壽頭説是談非飼養蹚将灘羊忝顔突進土堡萬有五儁夏禮鮮淨夏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