麤武的意思、麤武的詳細解釋
麤武的解釋
粗率動武。 宋 葉適 《上甯宗皇帝劄子(開禧二年)》之一:“今或謂虜已衰弱,虜有天變,虜有外患,怵輕勇試進之計,用麤武直上之策,姑開先釁,不懼後艱。”
詞語分解
- 麤的解釋 麤 ū 同“粗”。 筆畫數:; 部首:鹿; 筆順編號:
- 武的解釋 武 ǔ 關于軍事或技擊的,與“文”相對:武裝。武器。武警。武林。武壇。武生。武旦。武丑。武淨。武舉。 勇猛,猛烈:英武。威武。武斷。武士。武夫。 半步,泛指腳步:步武。踵武。行(妌 )不數武。 姓。
網絡擴展解釋
“麤武”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權威資料解釋如下:
1.基本釋義
- 讀音:cū wǔ(注音:ㄘㄨ ㄨˇ)。
- 含義:指“粗率動武”,即行事魯莽、不經深思熟慮便使用武力。
2.出處與語境
- 出自宋代葉適的《上甯宗皇帝劄子(開禧二年)》:“今或謂虜已衰弱……用麤武直上之策,姑開先釁,不懼後艱。”
- 背景:葉適在此文中批評當時朝廷輕率對金國開戰的策略,認為貿然動武會引發後患。
3.字形與結構分析
- 麤:為“粗”的異體字,本義指粗糙、不細緻,引申為魯莽、草率。
- 武:指武力、軍事行動。
4.現代應用
- 該詞屬古漢語,現代漢語中極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學術讨論中。其内涵與“窮兵黩武”有相似之處,但更側重決策的草率性。
“麤武”反映了古代對軍事決策審慎性的重視,葉適的引用凸顯了盲目動武的潛在風險。如需進一步了解宋代政治軍事思想,可參考《葉適集》等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麤武(cū wǔ)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部分組成。它的拆分部首為骨,骨部在字的上方,表示骨頭的意思;另一個部首是武,它在字的下方,表示戰争或者武器的意思。麤武的來 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獻中,具體的出處可以因人而異,需要進一步研究。它是一個繁體字,在簡化字中沒有被保留下來。
根據古代漢字的寫法,麤武在古代的時候的寫法略有不同。在古代,麤字的上方的部首骨的形狀更為清晰,更接近于骨頭的形狀;而武字的下方的部首也有一些細微的變化,比如筆畫的順序可能不同。然而,這些變化并不影響字的基本意思。
在使用麤武這個詞時,我們可以使用以下例句來加深理解:這個戰士骨骼麤武,他是這支部隊的中堅力量。這句話中,麤武形容了戰士骨骼強壯的樣子,強調了他的體魄適合戰鬥。
除了麤武,我們還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語,比如:武器、武術、戰武等等。這些詞語都與武器或者戰争聯繫緊密。與麤武相近義的詞語也有一些,比如骁勇、威武、雄壯等等。而相反義的詞語則可以是柔弱、文弱、和平等等。
總結來說,麤武是一個描述骨骼強壯、適合用于戰鬥的漢字詞語。它的造字結構清晰,反映了古代人們對于戰争和武器的認知和運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