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拜賜之師的意思、拜賜之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拜賜之師的解釋

春秋 時, 秦晉殽 之戰, 秦 将 孟明視 被俘。獲釋時, 孟 謂 晉君 曰:“三年将拜君賜。”後三年, 秦 果然出兵伐 晉 複仇。又敗, 晉 人譏之為“拜賜之師”。見《左傳·文公二年》。後因以諷刺為複仇而又失敗的出兵。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拜賜之師”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與曆史典故相關,需結合權威資料進行解析:

一、基本釋義
該成語用以諷刺為複仇而發兵卻再次失敗的行為,暗含對不自量力或策略失當的譏諷。

二、典故出處
源自《左傳·文公二年》記載的秦晉殽之戰:

三、常見誤解辨析
需注意部分資料(如)将該成語解釋為“尊師重道”,實為混淆。其本義與軍事失敗相關,并無尊師含義,需以《左傳》及權威詞典釋義為準。

四、用法場景
多用于文學或曆史評論中,形容因盲目行動導緻重複失敗的情形,含貶義。例如:“這場貿然發動的戰役,無異于拜賜之師。”

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左傳》原文或漢典等權威辭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拜賜之師

拜賜之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向他人請教、求教,希望得到知識、技能、經驗等方面的指導或幫助。

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三個部首,分别是手部首、言字旁、大辶旁。

拜賜之師的筆畫總共有14畫。具體是:手部首2畫,言字旁7畫,大辶旁5畫。

《拜賜之師》這個成語來源于《左傳·僖公二十二年》一文。文中,孔子拜訪魯國大夫叔孫穆子請教禮制,叔孫穆子非常欣賞孔子的品德和學術造詣,因而給予了大力賞賜并授予孔子以上官之職。這個故事成為後世拜求名師教誨的典故。

在繁體字中,“師”字的寫法沒有太大的變化。

古時候,“師”字的寫法是“⺀左⺉田右”。

例句:李明因為對數學不懂,主動拜賜之師,找來了數學家李老師幫助他提高數學成績。

組詞:師傅、師兄、師弟、師母。

近義詞:求教、請教。

反義詞:獨立、自學。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