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花見羞的意思、花見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花見羞的解釋

《新五代史·唐淑妃王氏傳》:“淑妃 王氏 , 邠州 餅家子也,有美色,號‘花見羞’。”後遂為美女之代稱。 宋 徐積 《答李端叔》詩:“君不聞東家女子花見羞,十六未嫁便悲憂。”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花見羞”是一個兼具曆史典故與文學比喻的詞彙,具體含義如下:

一、詞源與曆史背景

  1. 本義
    “花見羞”最初是五代十國時期後唐淑妃王氏的稱號。據《新五代史》記載,王氏因容貌極美,被稱為“花見羞”,意為“連花朵見到她都會自慚形穢”。她出身邠州(今陝西彬縣)餅店家庭,後被後梁将領劉彟納為妾,又成為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妃子,曆經四朝政治變遷。

  2. 引申義
    代指美女:宋代起,“花見羞”逐漸演變為對美貌女子的泛稱,如徐積《答李端叔》詩中以“東家女子花見羞”形容少女之美。

二、文學與成語用法

  1. 比喻意義

    • 形容極緻之美:用于贊美女子容貌出衆,如“玉容花見羞”暗含“嬌豔勝過鮮花”之意。
    • 表達羞澀之态:引申為人在受到贊美時害羞的模樣,或事物美到令人不敢直視。
  2. 使用場景
    常見于古典文學、詩詞,或現代對古典美的描述中,如:“她低頭一笑,恰似花見羞。”

三、曆史故事補充

王氏雖以美貌聞名,但一生坎坷。她先後經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四朝,最終因政治鬥争被後漢高祖劉知遠殺害。這一背景為“花見羞”增添了紅顔薄命的悲劇色彩。

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看《新五代史》原文或相關曆史文獻(參考、5、6)。

網絡擴展解釋二

花見羞

花見羞(huā jiàn xiū)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花朵在看到自己美麗的時候會感到害羞,有時也用來形容人在受到誇獎或贊美時感到害羞的樣子。

拆分部首和筆畫:花(艹,4畫)、見(見,7畫)、羞(羊,羊,11畫)。

來源:《詩經·王風·綢缪》中有“花枝如拂令君羞”一句,後來演變為成語。

繁體:花見羞。

古時候漢字寫法:無特殊的古代寫法。

例句:她聽到他的贊美話語時,臉上泛起一絲花見羞的紅暈。

組詞:羞愧、害羞、臉紅羞答答。

近義詞:羞怯、怯懦、怯場。

反義詞:無羞、無恥。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