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乞籴的意思、乞籴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乞籴的解釋

求買糧食。《左傳·僖公十三年》:“冬, 晉 薦饑,使乞糴于 秦 。”《新五代史·雜傳·羅紹威》:“ 梁太祖 将攻 晉 ,乞糴于 弘信 。”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一三:“我方乞糴忽誦此,箴銘磊落肝脾虛。”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乞籴”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基本含義為向他人請求購買糧食,多用于形容因災荒或經濟困難而尋求救濟的行為。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詞義解析


二、出處與典故

  1. 曆史記載
    《左傳·僖公十三年》記載,晉國遭遇饑荒時曾向秦國“乞籴”,即請求購買糧食。
    唐代李紳《卻到浙西》中“曾歎晉郊無乞籴”也化用此典故,暗喻救災濟困。

  2. 文學作品
    清代龔自珍在《己亥雜詩》中寫道:“我方乞籴忽誦此,箴銘磊落肝脾虛”,借“乞籴”表達困境中的求助心境。


三、使用場景


四、文化背景

“乞籴”反映了古代社會對糧食安全的重視,以及互助共濟的傳統觀念。例如《新五代史》記載,後梁太祖曾向羅弘信“乞籴”,體現了糧食在戰争與民生中的關鍵作用。


如需進一步了解曆史案例或文學引用,可參考《左傳》《新五代史》等古籍,或查閱相關詩詞解析。

網絡擴展解釋二

乞籴

乞籴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向人讨要糧食。該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丿”和“米”,總共有8個筆畫。它的發音是qǐ xiàn。

來源

乞籴一詞來源于古代社會中人們為了生存而向他人乞求糧食的行為。在古代的饑荒年代,人們常常沒有辦法自給自足,隻能向富裕人家乞讨糧食,以維持生命。

繁體字

乞籴的繁體字為「乞糧」。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乞籴的寫法稍有不同。它的寫法為「乞赍」,字義相同,隻是筆畫順序和字形稍有差異。

例句

1. 他因家境貧寒,不得不乞籴度日。

2. 饑民紛紛乞籴于路旁,希望能得到一些食物。

組詞

乞丐、索乞、乞求、乞讨

近義詞

乞食、乞丐、讨飯、乞求

反義詞

贍養、供養、資助、扶持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