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緊皺的雙眉。喻憂愁的面貌。 清 李漁 《風筝誤·囑鹞》:“焚香看漱齒哦,這是佛名經,出 普陀 ,能開一切眉間鎖。”
“眉間鎖”是一個漢語成語,主要用于形容人因憂愁、煩惱而眉頭緊鎖的神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指人雙眉緊皺形成的紋路,常用來比喻愁苦、憂慮的面部表情。這一表達通過生理特征(皺眉)直觀反映内心情緒狀态。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李漁的傳奇劇本《風筝誤·囑鹞》:“能開一切眉間鎖”,通過佛經意象反襯人物愁緒。在古典文學中,常借這種面部特征刻畫人物内心矛盾。
當代使用中,該詞常被拓展為:
注:主要參考資料來自權威詞典解釋,如需查看具體文獻用例可參考《風筝誤》原文。
《眉間鎖》是一個成語,用來形容人的眉毛緊鎖在一起的神情。
《眉間鎖》的拆分部首是⺝部和⺆部。其中,⺝部表示“毛發”,⺆部表示“人體”。這個成語總共有10個筆畫。
《眉間鎖》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故事。相傳,有一個叫做周瑜的人,他是三國時期的一位将軍,非常聰明和機智。據說他的眉毛長而濃密,常常緊鎖在一起,給人一種兇狠的印象。因此,人們就将緊鎖眉毛的樣子形容為“眉間鎖”。
《眉間鎖》在繁體字中的寫法是「眉間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眉間鎖」更常見的寫法是「眉絙」。在這種寫法中,「絙」表示緊扣、扣住的意思。
她聽到這個消息後,眉間鎖得緊緊的,顯得非常擔心。
眉目如畫、眉開眼笑、眉飛色舞
緊緊皺眉
眉開眼笑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