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言骥伏鹽車。 唐 胡曾 《詠史詩·虞坂》:“未省 孫陽 身沒後,幾多騏驥困鹽車。” 元 陳深 《書駿馬圖》詩:“秖今騏驥困鹽車,落日長鳴漫昂首。”參見“ 驥伏鹽車 ”。
“骐骥困鹽車”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比喻才華橫溢的人被困在平庸的環境中,無法施展才能。其中,“骐骥”指千裡馬,象征傑出人才;“鹽車”是古代運鹽的普通車輛,比喻低微或束縛才能的環境。
“他本是科研天才,卻在小公司做雜務,真如骐骥困鹽車,令人惋惜。”
通過綜合多個來源可知,這一成語既承載曆史典故,又具有現實警示意義。
《骐骥困鹽車》是一句典故性質的成語,它是指卓越才能受到局限的情況。具體來說,骐骥是指優秀的千裡馬,困是指困住,鹽車是指一般馬匹所拉的車輛。成語意為骐骥才能被困在一般馬匹所拉的車輛中,隱喻人才因環境限制而無法充分發揮才能的情況。
《骐骥困鹽車》這個成語由簡體字構成,可以将它分為以下部首和筆畫:
骐(骨)部首,4筆;
骥(骨)部首,15筆;
困(囗)部首,7筆;
鹽(钅)部首,5筆;
車(車)部首,4筆。
《骐骥困鹽車》這個成語源于古代中國的傳說故事。在明代小說《西遊記》中,有一段描寫孫悟空的背後長有骐骥之毛的情節,後來經過演變,成為現代成語。
繁體形式為《騏驥困鹽車》,由于繁體字的書寫較為繁瑣,現在在大陸地區已很少使用。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書寫形式與現代有所不同。《骐骥困鹽車》的古時候漢字寫法如下:
騏(骨)困(囗)鹽(鹿)車(車)。
這個成語可以用在以下一句例句中:
他具有骐骥般的才能,但由于種種原因隻能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實在是骐骥困鹽車。
與《骐骥困鹽車》相關的組詞有:
· 骐骥:骐骥壯志、骐骥一躍、骐骥過隙
· 困:困頓、困擾、困境
· 鹽車:鹽車子弟、千斤鹽車、鹽車翻覆
與《骐骥困鹽車》近義詞有:
鹘鷹難摧、龍騰虎躍、英雄無用武之地
與《骐骥困鹽車》反義詞有:
骥子龍生、才高八鬥、前途無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