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紧皱的双眉。喻忧愁的面貌。 清 李渔 《风筝误·嘱鹞》:“焚香看漱齿哦,这是佛名经,出 普陀 ,能开一切眉间锁。”
“眉间锁”是一个汉语成语,主要用于形容人因忧愁、烦恼而眉头紧锁的神态。以下是详细解释:
指人双眉紧皱形成的纹路,常用来比喻愁苦、忧虑的面部表情。这一表达通过生理特征(皱眉)直观反映内心情绪状态。
该词最早见于清代李渔的传奇剧本《风筝误·嘱鹞》:“能开一切眉间锁”,通过佛经意象反衬人物愁绪。在古典文学中,常借这种面部特征刻画人物内心矛盾。
当代使用中,该词常被拓展为:
注:主要参考资料来自权威词典解释,如需查看具体文献用例可参考《风筝误》原文。
《眉间锁》是一个成语,用来形容人的眉毛紧锁在一起的神情。
《眉间锁》的拆分部首是⺝部和⺆部。其中,⺝部表示“毛发”,⺆部表示“人体”。这个成语总共有10个笔画。
《眉间锁》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传说故事。相传,有一个叫做周瑜的人,他是三国时期的一位将军,非常聪明和机智。据说他的眉毛长而浓密,常常紧锁在一起,给人一种凶狠的印象。因此,人们就将紧锁眉毛的样子形容为“眉间锁”。
《眉间锁》在繁体字中的写法是「眉間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眉间锁」更常见的写法是「眉絙」。在这种写法中,「絙」表示紧扣、扣住的意思。
她听到这个消息后,眉间锁得紧紧的,显得非常担心。
眉目如画、眉开眼笑、眉飞色舞
紧紧皱眉
眉开眼笑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