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馬衣的意思、馬衣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馬衣的解釋

(1) [cover for a horse;horsecloth]∶遮蓋或裝飾馬匹的布

(2) [capa prieto]∶裝飾性的馬衣

詳細解釋

(1).用粗毛布縫制的短衣,賤者所服。《孟子·滕文公上》“ 許子 衣褐” 漢 趙岐 注:“以毳織之,若今馬衣。”《淮南子·覽冥訓》“短褐不完” 漢 高誘 注:“短褐,毛布。如今之馬衣。”《左傳·定公八年》“主人焚衝,或濡馬褐以救之” 晉 杜預 注:“馬褐,馬衣。” 楊伯峻 注:“馬褐, 漢 晉 人謂之馬衣,即以粗麻布所製之短衣,賤者所服。”

(2).袍。 清 翟灏 《通俗編·服飾》:“世俗以袍為馬衣,製雖不同,而其名古。”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馬衣”一詞在曆史文獻中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需結合時代背景和語境:

  1. 粗布短衣(賤者服飾)
    漢代至晉代,“馬衣”指用粗毛或麻布縫制的短衣,多為社會底層人群所穿。例如《孟子·滕文公上》的注釋中提到“以毳織之,若今馬衣”,楊伯峻進一步解釋為“漢晉人謂之馬衣,即以粗麻布所製之短衣,賤者所服”。

  2. 袍的别稱(清代用法)
    清代文獻如翟灏《通俗編·服飾》記載:“世俗以袍為馬衣,製雖不同,而其名古”,說明當時“馬衣”被用來代指袍子,可能與早期粗布衣的形制演變有關。

  3. 其他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現代資料提到“馬衣”可指遮蓋或裝飾馬匹的布(如馬鞍布),但這一用法在古籍中缺乏直接依據,可能為引申或現代擴展義。

該詞的核心含義為古代粗布短衣,後衍生出袍的别稱,需結合具體文獻判斷其指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查閱《孟子》趙岐注、《淮南子》高誘注等原始資料。

網絡擴展解釋二

馬衣的意思

《馬衣》是一個漢字詞語,通常用來形容人們騎馬時穿的衣服。它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馬”和“衣”。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拆分“馬”字的部首是馬部,它表示與馬有關的事物。馬的拼音是mǎ,它由3個筆畫組成。

拆分“衣”字的部首是衣部,它表示與衣服有關的事物。衣的拼音是yī,它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馬衣》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宋代的詩文中,用來描述騎馬者穿着的衣物。漢字有簡化和繁體兩種形式,繁體字“馬衣”保留了原始的諧音關系和形态特征。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馬的字形與現代稍有不同,右側的兩個橫筆畫更加彎曲,形似馬的腿。而衣的字形與現代基本一緻,但曲線更加圓滑流暢。古代人們使用毛筆蘸墨寫字,書寫風格與現代有所差别。

例句

1. 他穿着一身鮮紅的馬衣,在馬背上飛奔而去。

2. 她從馬上摔下來,馬衣上沾滿了泥土。

組詞

馬衣可以與其他詞組合,形成新的詞語,例如:

1. 馬褲:騎馬時穿的長褲。

2. 騎馬:指人們騎着馬匹進行行進或比賽。

3. 馬鞍:安放在馬背上供人騎坐的用具。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馬衣的近義詞包括“馬裝”和“馬服”,都指人們駕馭馬匹時穿的衣物。

反義詞:與馬衣相對的詞語可以是“人衣”,指人們在馬上穿的衣服與平時穿的衣物相同。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