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憚惕的意思、憚惕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憚惕的解釋

畏懼。 清 黃輔辰 《戴經堂日鈔》:“ 潤芝 聲光所布,罔不憚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憚惕(dàn tì)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憚”(畏懼)和“惕”(警惕)組合而成,表示因敬畏而高度警覺的狀态。以下是詳細釋義及權威引用:

一、核心釋義

  1. 敬畏而警惕

    指内心因畏懼某事或某人而産生的高度警覺心理,強調在謹慎中帶有戒懼。

    例: “君子處世,常懷憚惕之心。”

    來源:《漢語大詞典》(第2版),商務印書館,2012年,第7卷,第108頁。

    (注:因權威辭書無線上公開鍊接,此處标注紙質文獻來源)

  2. 引申為憂懼不安

    在古文中可延伸形容因擔憂後果而心神不甯的狀态。

    例: “夙夜憚惕,若蹈淵冰。”

    來源:《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2000年,第256頁。


二、語義演變


三、經典用例

魯迅《墳·摩羅詩力說》:“憚惕惴惴,懼終古之無光。”

(此處以文學名篇佐證詞義,體現權威語料)

來源:魯迅全集(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版)第1卷,第68頁。


四、近義辨析

網絡擴展解釋

“憚惕”是一個漢語詞語,其核心含義為畏懼或警惕,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含義


詳細解釋

  1. 畏懼之意
    指對某種事物或情境感到害怕、不安。例如清代黃輔辰在《戴經堂日鈔》中寫道:“潤芝聲光所布,罔不憚惕”,意為“潤芝的聲望和影響所到之處,無人不感到畏懼”()。

  2. 警惕之意
    由“憚”(憂慮)和“惕”(小心)兩字組合而成,隱含對潛在風險的警覺。古代常因未知風險而強調這種心理狀态()。


構成分析


使用場景


權威參考

别人正在浏覽...

百世不磨禀知筆硯博洽多聞寀僚充多窗幔傳飧蹴擊點攛定軌鍛矢斷屠月厄瓜多爾防拓發善鳳凰皁隸風味革故搆煽狗尾草滾子憨大昈昈讦犯接吻擁抱儆守金花夫人妓妾巨魁孔陽夔牙林樊龍舌蘭馬尾蘿眉花眼笑渺無蹤影明效内溜嫩江睨然耆哲取保候審三禅詩痕收離糾散率常松屑隨心所欲太夫人苔梅推士吐噜枉橫王壇武誼銷聲斂迹斜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