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南朝 宋 顧歡 燃糠照明、刻苦自學之事。《南史·隱逸傳上·顧歡》:“ 歡 獨好學……鄉中有學舍, 歡 貧無以受業,於舍壁後倚聽,無遺忘者。夕則然松節讀書,或然糠自照。”
“然糠自照”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rán kāng zì zhào,其含義存在兩種不同解釋,需結合權威來源進行辨析:
字面釋義
“然”通“燃”,指燃燒;“糠”是稻谷脫粒後的外殼;“自照”即自我照明。字面意為燃燒糠皮來照明,形容學習條件艱苦卻堅持勤奮。
典故來源
出自《南史·顧歡傳》:南朝宋學者顧歡因家貧無法入學,躲在學堂外偷聽,夜晚燃燒松枝或糠皮照明讀書,最終成為著名學者。
用法與場景
部分詞典(如)提出該成語可比喻“自我覺察缺點”,認為“糠”象征表象,“照”指内省。但此解釋缺乏明确典故支撐,且多數權威來源(如漢典、百度文庫)未收錄該含義,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
《然糠自照》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反思自己的過錯或錯誤。它通過類比思維,比喻自己像糠(剩飯),需要用火燒(自我反省)來照照自己。
《然糠自照》這個成語由三個字組成,拆分為“禾”、“火”和“自”。其中,“禾”是“禾谷類植物”部首,有5畫;“火”是“火類”部首,有4畫;“自”是“自己”部首,有6畫。
《然糠自照》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晉書·郭璞傳》中的注釋裡。原文中提到:“固爾藉以自慰于将來者,或複然糠自照之以燭。’然糠自照’則疑何意,未能詳解。”後來,人們将這個詞彙引用并加以解釋,形成了現在的成語意義。
繁體字中,成語《然糠自照》的寫法為「然糠自照」。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與現在略有不同。《然糠自照》在古代的寫法為「然糹自照」。其中,“糹”是“糸字旁”,代表線條,表示火焰的形狀。
1. 他看到自己犯了錯誤,于是再次反思,明白了《然糠自照》的道理。
2. 領導經常提醒我們在工作中要“然糠自照”,不斷總結和改進。
3. 過去我們可能并沒有“然糠自照”,但現在我們已經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并正在努力改正。
沒有相關的組詞。
自我反省、自我批評、自我檢讨
自鳴得意、自以為是、自滿 complacency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