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訖的意思、斷訖的詳細解釋
斷訖的解釋
謂審理處刑結束。 明 沉璟 《義俠記·薄罰》:“謝青天把 王婆 斷訖,且到戲房中别作道理。”
詞語分解
- 斷的解釋 斷 (斷) à 長形的東西從中間分開:斷裂。斷層。斷面。截斷。斷腸。斷魂。斷線風筝。 不繼續,禁絕:斷糧。斷水。斷炊。斷奶。斷檔。斷流。斷種(弉 )。斷交。斷片。斷續。斷子絕孫。 判定,決定:判斷。診
- 訖的解釋 訖 (訖) ì 完結,終了:收訖。付訖。 截止:起訖。 起 筆畫數:; 部首: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斷訖”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用于古代司法語境中,以下是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
基本含義
“斷訖”指審理案件并完成刑罰判決的過程,即案件審理結束且刑罰已執行完畢。例如明代沈璟《義俠記·薄罰》中“謝青天把王婆斷訖”即表示對王婆的審判和處罰已終結。
-
字義拆分
- 斷:本義為“截斷”,引申為“裁決、判定”(如“斷案”)。
- 訖:意為“完畢、終結”(《說文解字》釋為“止也”),常見于“付訖”“驗訖”等詞。
用法與語境
- 曆史文獻用例:多見于明清戲曲或公案文本,如《義俠記》等,體現古代司法程式完結的表述。
- 現代使用:當代已較少使用,屬于古語詞,偶見于曆史研究或文學作品中。
相關擴展
“斷訖”強調司法審判的終結性,需結合“斷”的裁決義與“訖”的完成義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義俠記》原文或古代司法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二
斷訖(duàn qì)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事情結束或停止進行。它的拆分部首是“心”和“片”,筆畫的順序依次為4畫和4畫。斷訖這個詞的來源比較模糊,但可以追溯到古代漢字演變的過程中。
在繁體字中,斷訖的寫法保持不變,依然是「斷訖」。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斷訖是用更複雜的形式,比如「斷絕」、「漸斷不絕」等來表達的。這些古代寫法在現代已經不常使用了。
以下是一些例句:
1. 我們要努力工作,直到任務斷訖。
2. 他的講話突然斷訖了,大家都很驚訝。
3. 這個項目已經斷訖,我們可以開始下一個了。
一些與斷訖相關的組詞有斷絕、斷言、斷定等。與斷訖意義相近的近義詞包括停止、結束、終止等。反義詞則有繼續、持續、延續等。
希望以上回答對你有所幫助!如有其他問題,我會盡力回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