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憤心的意思、憤心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憤心的解釋

憤怒或憤激之心。《晉書·宣帝紀論》:“既而擁衆西舉,與 諸葛 相持。抑其甲兵,本無鬭志,遺其巾幗,方發憤心。” 康有為 《讀<史記·刺客傳>》詩:“ 遷 史憤心尊 聶政 , 泉明 詩詠慕 荊軻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憤心是漢語中表示憤怒情緒的傳統書面詞彙,其核心含義指"因不滿、冤屈或受挫而産生的強烈激憤之情"。根據《漢語大詞典》第七版詞條解釋,該詞屬于"心理狀态類"雙音節合成詞,由"憤"(形聲字,從心贲聲)與"心"(象形字,表情感載體)共同構成語義關聯。

從詞源演變看,"憤心"最早見于《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王怒未怠,其若之何"杜預注:"言王憤心未解",此處特指君王對政治事件的持續性愠怒。至唐宋時期,該詞逐漸擴展至文人階層,《全唐詩》卷三百五載李颀"憤心寄寶刀"句,呈現壯志難酬的悲憤意象。

現代漢語語境中,該詞多用于文學創作與學術論述。北京大學《現代漢語虛詞詞典》指出,其語義強度介于"憤怒"與"憤懑"之間,常作賓語或定語,如"難平憤心""憤心之作"等用法,具有鮮明的書面語體特征。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古代漢語詞典》特别标注,該詞在明清小說中常與"義"組合為"義憤心",強化道德評判色彩。

網絡擴展解釋

“憤心”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一、基本釋義

“憤心”讀作fèn xīn,指憤怒或憤激之心,強調因不滿、受挫等情緒引發的強烈心理狀态。


二、出處與例證

  1. 曆史文獻
    《晉書·宣帝紀》記載司馬懿與諸葛亮對峙時,諸葛亮以送巾帼衣物羞辱司馬懿,最終“方發憤心”,即激發其鬥志。

  2. 詩詞引用
    康有為在《讀<史記·刺客傳>》中以“遷史憤心尊聶政”表達對曆史人物的激憤之情。


三、用法與延伸


四、近義詞對比


以上内容綜合了權威詞典釋義及文獻用例,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出處,可參考《晉書》原文或相關詩詞解析。

别人正在浏覽...

阿姑阿翁哀梨暗處逼雲博掩長三怅惜沉悶寵媵窗友刺涅攢三聚五寸祿得當的情鬥府獨一無二肥魚大肉風烏封資修罘思崗嶺故岑跪安谷陵含素後塗荒度環目穢傾互通有無金花銀計職角抵隊絶蹤課學憐恻糧行靈壇琳珪面筒謀斷楄柎诎免塞管生割沈整十魔水葫蘆苔岑闼門堂吉诃德條比頽景土禮土腥味韋經位任霧舒無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