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奸猾的惡人。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雜課·雜徵馀論》:“故數者不得不嚴為稽覈而防範之,蓋非苛刻居心,賈怨于奸胥猾棍也。”
“猾棍”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多個權威來源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指奸猾的惡人,多用于形容手段狡詐、品行惡劣之徒。
拼音:huá gùn;注音:ㄏㄨㄚˊ ㄍㄨㄣˋ(、)。
出處與用法
該詞最早見于清代黃六鴻的《福惠全書·雜課·雜徵馀論》,原文提到需嚴查防範“奸胥猾棍”,指官場中勾結惡勢力的奸詐小吏(、)。
詞義構成上,“猾”強調狡詐,“棍”則指無賴、惡棍,組合後突出人物的雙重惡劣特質。
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古代文獻或描述曆史背景的語境中,常見于對官場腐敗、民間惡勢力的批判性描述()。現代漢語中使用較少,屬曆史詞彙。
補充說明:根據《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該詞并無其他引申含義,核心始終圍繞“奸猾”與“惡行”展開(、)。
猾棍,讀音為huá gùn,是一個常用的漢語俚語,通常用來形容一個人狡猾、狡詐、不可信賴、做事不光明正大的行為。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論語》中,其中的一句話是“猾似鄙夫”(出自《論語·為政》),意思是狡猾行事的人就像是不被尊重的底層人物。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猾棍”,用來形容不可信賴的人。
猾棍這個詞是由“猾”和“棍”兩個字組成的。
“猾”字的部首是犬(犭),總共有9個筆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獪」。
“棍”字的部首是木,總共有8個筆畫。在繁體字中,它的寫法是「槿」。
古代時期,“猾棍”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現在相差不大。
以下是幾個使用猾棍這個詞的例句:
與猾棍相關的一些詞語包括:
總的來說,猾棍是一個貶義詞,用來描述一個人不正派、不可信賴的行為和品質。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