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uestion;cross-examine] 仔細追問(可疑的人)
(1).猶查問;盤問。 宋 文天祥 《集杜詩·自淮歸浙東》序:“初七日至郡,地分官盤詰甚至。”《水浒傳》第四十回:“此人到 江州 必被盤詰,問出實情,卻是利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三》:“形迹可疑人,關隘例當盤詰搜檢。” 鄭振铎 《桂公塘》十五:“城頭上也有人在問話,盤诘得極嚴。”
(2).猶盤屈。 金 朱之才 《水月有興》詩:“浮光逐水紋,金蛇勢盤詰。”
“盤诘”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pán jié(注音:ㄆㄢˊ ㄐㄧㄝˊ),其核心含義是反複、仔細地追問或審查可疑的人或事。以下是詳細解釋:
古代用例
現代擴展
通過以上分析可知,“盤诘”強調細緻、反複的追問過程,兼具實用性與文學性。如需進一步例證,可參考《西遊記》《桂公塘》等作品。
《盤诘》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審察、追問問題的真相。
《盤诘》的拆分部首是皿(mǐn),筆畫數為9。
《盤诘》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是由“盤”和“诘”兩個字組成。《盤》指的是盆、碟等容器,表示審查和分析;《诘》指的是追問、盤問,表示嚴肅和深入剖析。
在繁體字中,《盤诘》的寫法為「盤詰」。
在古時候,《盤诘》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畢竟漢字的演變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不過,這兩個字在古代的基本形态可能與現代類似。
1. 他通過對證據的盤诘,揭露了真相。
2. 我們需要進行對問題的盤诘,才能找到解決之道。
1. 盤問:深入追問問題的真相。
2. 盤算:在腦中詳細思考和計劃。
1. 盤查:對人員、車輛等進行嚴格檢查。
2. 追問:持續追問以獲取更多的信息。
1. 罷诘:不再追究或審查問題。
2. 诘谏:誠懇勸告或呈現反對的意見。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