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茆寮”。草屋;茅草棚。 宋 劉克莊 《送陳霆之官連州》詩:“茆寮愁問宿,峽石善驚船。” 廖之雄 《五朵紅雲》三:“ 五指山 尖,紅雲朵朵,霞光普照着 黎 家的茅寮和山洞。” 劉平 《赤膽忠心·緊急任務》:“哨兵在問清楚了她的來曆後,把她領到一個茅寮(用竹草搭的窩棚)裡去。”
“茅寮”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máo liáo(注音:ㄇㄠˊ ㄌㄧㄠˊ),其核心含義是草屋或茅草搭建的簡易棚屋。以下是綜合多來源的詳細解釋:
茅寮指用茅草、竹木等材料搭建的簡陋房屋,常見于古代或偏遠地區。它既是生活居所,也可用于臨時用途(如哨兵駐紮的窩棚)。
茅寮不僅是物質居所,也承載着特定時代或地區的生存印記,常見于描述傳統村落、邊疆生活的文本中,象征簡樸或艱苦的生活條件。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地名案例,(文學例句)和(地名溯源)。
茅寮是指農村中用茅草覆蓋的房屋。茅寮一詞由茅和寮兩個字組成。
茅的部首是艸,筆畫數為6。
寮的部首是宀,筆畫數為6。
茅寮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當時農民用茅草搭建房屋以作為居住的場所,被稱為茅寮。
茅寮的繁體字為「茅寮」。
古時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略有不同,但整體結構保持一緻。具體而言,古時的「茅寮」可以寫作「茆寮」。
1. 他們家裡隻有一間茅寮,但生活卻非常簡單而快樂。
2. 那裡的茅寮被綠色的藤蔓和鮮花裝點得如詩如畫。
茅寮的相關組詞有:茅草、農村、房屋
茅寮的近義詞有:茅舍、茅屋
茅寮的反義詞可以是:豪華别墅、現代建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