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拟注的意思、拟注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拟注的解釋

宋 代官制。應試入選者,由吏部注名于冊,經考詢後拟定授官,稱為拟注。 宋 範仲淹 《奏乞差新轉京官人充沿邊知縣事》:“自來除合差京朝官外,其餘并從銓司拟注,别無選擇之法。” 宋 陸遊 《傅正議墓志銘》:“有自吏部拟注來代者,始徙 南安縣 丞。”《宋史·章衡傳》:“判吏部流内銓,嘗有員闕,既拟注,而三班院輒用之,反訟吏部。”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拟注”是一個曆史詞彙,特指宋代官制中的一種選官流程,具體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具體流程

  1. 應試入選:考生通過科舉或相關選拔考試獲得資格。
  2. 吏部注名:由吏部将入選者姓名記錄在官方名冊中(即“注名于冊”)。
  3. 考詢與授官:對候選人進行綜合考察(如品行、政績等),最終拟定具體官職。

引證與實例

宋代文獻中多次提及這一制度:

其他說明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可參考《宋史·職官志》或宋代文人奏疏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拟注的意思

拟注,意為模仿、模拟注釋。字面上來看,拟指模仿、模拟,注指注解、解釋。因此,拟注可以理解為以模仿的方式進行注釋或解釋。

拆分部首和筆畫

拟注的字是由“世”和“言”組成。其中,“世”是拟注的部首,表示與時間、事物的展開有關;“言”是表中手寫的部首,表示與語言、講解有關。拟注的筆畫數為七畫。

來源和繁體寫法

拟注這個詞最早見于《讀書志·經籍校勘》(清代鐘嗣成撰)。在繁體字中,拟注的寫法保持不變。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漢字寫法中的拟注與現代寫法相似,也由兩個字組成。不同之處在于字形的演變,如“世”字在古文中有“土”字的上方,表示人的聚集;“言”字則更加簡化,類似于現代字形的右半部分。

例句

1. 在學術論文中,作者通常會拟注一些古文獻以解析意思。

2. 這本書的末尾附有詳盡的拟注,方便讀者理解内容。

組詞

拟注可以與其他字組合成新的詞彙,如拟注學、拟注本等。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解注、舉注、釋註。

反義詞:疑注、假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