遁免的意思、遁免的詳細解釋
遁免的解釋
猶逃脫。《南史·恩倖傳·孔範》:“明日, 範 以其徒居中,以抗 隋 師,未陣而北, 範 脫身遁免。”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是夜又值逆風,礮破其二桅大船二,杉闆小船五,其被小舟圍焚遁免之大船一,火輪船一。”
詞語分解
- 遁的解釋 遁 ù 逃避,躲閃:遁去。遁辭。遁世。遁北。 隱,消失:遁迹。遁隱。 逃 筆畫數:; 部首:辶; 筆順編號:
- 免的解釋 免 ǎ 去掉,除掉:免除。免稅。免費。免官。免檢。罷免。豁免。 不被某種事物所涉及:避免。免疫。免不了。在所難免。 不可,不要:閑人免進。 古同“勉”,勉勵。 古同“娩”,分娩。 任 筆畫數:; 部
專業解析
"遁免"是一個文言色彩較濃的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逃避災禍或罪責而得以幸免。以下是基于權威漢語詞典和語言學研究的詳細解釋:
一、 基本釋義
- 逃避、逃脫(災禍或罪責):指采取躲避、隱匿或逃離的方式,使自己免于遭受災難、懲罰或不利的後果。
- 得以幸免:強調通過逃避的行為,最終達到了免除災禍的目的。
二、 詞義解析
- “遁” (dùn):
- 本義為逃避、隱藏、逃走。如《說文解字》釋:“遁,遷也。一曰逃也。” 意指遷移或逃跑。
- 引申為回避、隱匿行迹。
- 在“遁免”中,“遁”強調主動采取躲避、逃離的行為。
- “免” (miǎn):
- 本義為脫去、去掉(帽子等),引申為脫身、避開、免除。
- 指得以脫險、免受處罰或災禍。
- 在“遁免”中,“免”強調行為的結果,即最終得以免除災禍或懲罰。
- 組合義:
- “遁”是手段(逃避),“免”是目的和結果(得以幸免)。
- 整個詞形象地描繪了通過逃避的方式使自己從危險或罪責中解脫出來的過程。
三、 用法與語境
- 典型語境:常用于描述在戰亂、政治迫害、法律追究或其他重大危險面前,當事人通過逃亡、隱匿等方式得以保全性命或免于受罰。
- 例如:“亂兵之中,幾無遁免者。”(在亂軍之中,幾乎沒有人能逃脫。)
- 又如:“犯下重罪,終難遁免。”(犯下重罪,終究難以逃脫懲罰。)
- 語體色彩:書面語色彩濃厚,多用于曆史叙述、文言作品或較正式的書面表達中,現代口語中較少使用。
- 感情色彩:中性偏貶。其行為本身(逃避)常帶有消極意味,但結果(免禍)可能是當事人所追求的。具體褒貶需結合上下文判斷。
四、 近義詞辨析
- 逃脫:強調成功擺脫束縛或危險,結果導向更強,現代更常用。
- 逃避:強調用行動避開不願或不敢接觸的事物(如責任、困難),更側重行為本身,適用範圍更廣。
- 幸免:強調僥幸地避免了災禍,更側重結果的偶然性。
- “遁免” 則結合了“逃避”的行為和“幸免”的結果,且帶有更強的書面語和文言色彩。
五、 權威來源參考
-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對“遁”有詳細釋義,包含“逃避;回避”義項,為理解“遁免”中的“遁”提供了核心依據。
-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雖未直接收錄“遁免”詞條,但對“遁”的釋義(如“逃避”、“隱匿”)和“免”的釋義(如“避免”、“免除”),清晰揭示了該合成詞的含義構成。
- 語言學相關研究:在古漢語詞彙構成研究中,“遁免”被視為由兩個動詞性語素(遁+免)構成的并列式複合詞,共同表達一個完整的“逃避而獲免”的行為-結果過程。相關論述可見于漢語構詞法研究的學術著作。
“遁免”一詞精确地表達了通過逃避行為以達到免除災禍或罪責目的的含義,是古漢語中一個具有特定行為-結果關系的複合動詞。
網絡擴展解釋
“遁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ùn miǎn,其核心含義為逃脫、逃避。以下是綜合多個來源的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遁:意為逃避、隱藏,如“遁走”“遁形”。
- 免:意為避免、擺脫,如“免除”“免責”。
- 組合義:兩字結合後,表示通過逃避或巧妙手段擺脫困境、危險或責任。
2.使用場景
- 正面描述:形容人或事物成功規避不利局面(如《南史》中孔範“脫身遁免”的記載)。
- 警示意義:也可用于批評逃避責任的行為(如提到的警示作用)。
3.文獻例證
- 清代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中描述戰役時提到“遁免”,指船隻逃脫攻擊。
- 《南史·恩倖傳》記載孔範在隋軍進攻時“未陣而北,範脫身遁免”。
4.現代適用性
- 該詞屬于古漢語用法,現代口語和書面語中較少出現,多用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文學語境。
如需進一步了解例句或引申含義,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南史》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覽...
鏖馘邦比谄笑賜惠此一時彼一時電波帝國主義定在端五貳樞舫舟風湖子粉皮佛戒恭世子歸蕃歡唱緩款忽拉鴐鵝見笑大方加深笳聲勁鸷巾栉金镞駿犇窺孔蘭言令年流晖亂常渌洄滿盤面幂南江醲醅期勖屈曳擾擾膠膠阮婦生死視偉説話客鼗武嚏噴推垛子土脈徒行外母望夫歌微津聞士無異罅發飨日賢亮現業曦景心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