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披裘的意思、披裘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披裘的解釋

(1). 漢 嚴光 少時與 劉秀 同遊學,有高名。及 劉秀 稱帝,隱居不出。 劉秀 思其賢,令以物色訪之。後 齊國 有人報告:“有一男子,披羊裘釣澤中。” 劉秀 估計他就是 嚴光 ,三次派人才把他請到京師。見《後漢書·逸民傳·嚴光》。後因以“披裘”指歸隱。 宋 歐陽修 《蔡州再乞緻仕第二表》:“俾其解組官庭,還車故裡,披裘散髮,逍遙垂盡之年;鑿井耕田,歌詠太平之樂。” 清 趙翼 《嚴灘》詩:“披裘跡近衒,加腹氣非傲,特恃故人恩,巧立高士操。” 胡懷琛 《海上雪》詩:“披裘獨往為何事,赢得詩添 長吉 囊。”

(2).見“ 披裘負薪 ”。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披裘”是漢語中具有曆史典故的複合詞,其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解析:

一、本義與字面解釋 “披裘”字面指穿戴皮制外衣的行為,其中“披”為動詞,表示覆蓋、搭在肩上;“裘”指用動物毛皮制成的禦寒衣物。《漢語大詞典》收錄該詞,釋義為“披着皮衣”,常見于描述古代人物衣着特征。

二、文化引申義 該詞在文學中衍生出兩層象征:

  1. 高潔品格的代稱,典出東漢嚴光(嚴子陵)披羊裘垂釣的典故,見于《後漢書·逸民傳》,後世以“披裘”喻隱士淡泊名利;
  2. 守信重義的象征,源自春秋時期吳季子“五月披裘”故事,據《論衡·書虛》記載,季劄為守挂劍之諾,盛夏仍着皮衣赴徐君墓踐約。

三、典故考證 主要文獻來源包括: • 皇甫谧《高士傳》詳述嚴子陵拒仕光武帝,堅持披裘垂釣的事迹; • 王充《論衡》收錄吳季子挂劍典故,成為儒家誠信觀的典型範例; • 《太平禦覽》卷六九四引《韓詩外傳》載有“五月披裘伐薪”的原始文本。

以上解析綜合參考《漢語大詞典》《中國典故大辭典》等權威辭書,以及《後漢書》《論衡》等史學典籍記載。

網絡擴展解釋

“披裘”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多重含義,需結合具體出處和背景理解:

一、指歸隱的高士形象

源自東漢嚴光的故事。據《後漢書·逸民傳》記載,嚴光與劉秀(漢光武帝)曾為好友,劉秀稱帝後,嚴光隱居不出。劉秀派人尋訪時,發現他“披羊裘釣澤中”,後以“披裘”代指隱士的淡泊生活。宋代歐陽修在《蔡州再乞緻仕第二表》中也用此典表達歸隱之志。

二、形容志高行潔的隱士(成語“披裘負薪”)

此成語出自東漢王充《論衡·書虛》,描述隱士夏日披裘背柴的清廉形象,比喻不慕名利的高潔品格。唐代王績《遊北山賦》中“勿據梧而策杖,亦披裘負薪”即用此意。

三、其他可能的引申含義

部分文獻(如)提到“披裘”表“外表華麗、内心卑鄙”,但此解釋未見于高權威性古籍記載,可能為現代引申或誤讀,需謹慎使用。


建議:若需引用“披裘”,優先結合具體上下文判斷其含義,歸隱或高潔的用法更為經典可靠。

别人正在浏覽...

灞陵闆畫襃重變橘采掇蒼古沖孺純利脆響大航彈違定音鼓斷桉房杜番銀狗吠不驚固姑國彜寒澗旱井鴻法醮文吉黃踁踁卷須恺豫靠近曠位臨人離走龍漢刼湎亂内轉甯武漂墊氣哄哄碛礰輕舟遒潤器仗區聞陬見镕陶瑞聖奴賞罰信明傷言紮語麝墨聖庫手足之情四業嵩山三阙痛毀偷乖為好成歉為首喂養溫煗閑拔響晴小業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