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nic; frightened] 驚慌恐懼
敵軍驚懼紛紛逃竄
亦作“ 驚戄 ”。驚慌害怕。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廬江水》:“其妻夜夢緻聘,怖而遽發,明引中流,而船不行。合船驚懼,曰:‘愛一女而合門受禍也。’” 宋 王禹偁 《酬種放徵君》:“山店蓋木皮,煙火渾燻灼。夜深聞贙虎,全家屢驚戄。” 清 采蘅子 《蟲鳴漫錄》卷二:“有黠士不禮於學師,屢戒飭之,佯作驚懼悅服狀,且呈文,請批閲。學師信其誠……不意所呈皆禦製文。” 葉聖陶 《隔膜·恐怖的夜》:“兩位婦人目注于地,現出困頓、怅惘、驚懼的神情。”
“驚懼”是一個形容詞,由“驚”(驚吓、突然的緊張)和“懼”(恐懼、害怕)兩個語素組成,表示因突發或危險事件引起的強烈不安與恐懼。具體含義如下:
核心含義
指人在面對突如其來的威脅、未知或恐怖事物時,産生的心理與生理雙重反應,常伴隨心跳加速、呼吸急促等表現。例如:“黑暗中傳來的異響令他驚懼不已。”
情感強度
程度較深,介于“驚慌”與“恐怖”之間。相較于普通“害怕”,“驚懼”更強調因意外刺激引發的瞬間劇烈情緒波動,如:“車禍瞬間,她滿臉驚懼。”
文學與日常用法
近義詞與反義詞
拓展語境
該詞亦可隱喻對抽象事物的深層恐懼,如“對未來的驚懼”“對失敗的驚懼”,此時強調心理層面的持續性憂慮。
驚懼(jīng jù)是一個漢字詞語,表示非常害怕、恐懼。它由兩個部分組成,分别是“驚”和“懼”,兩者組合形成了“驚懼”的意思。
漢字“驚”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心”和“廣”。它的總筆畫數為11,其中“心”部的筆畫數為4,而“廣”部的筆畫數為7。
漢字“懼”同樣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忄”和“巨”。它的總筆畫數為12,其中“忄”部的筆畫數為3,而“巨”部的筆畫數為9。
“驚懼”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說文解字》中解釋“驚”為受到驚吓,而“懼”為害怕。繁體字的寫法與簡體字相似,隻是筆畫的形狀稍有不同。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有所不同。以“驚”為例,古時候它的寫法為“驚”。在形狀上,字頭的部分如同現代簡體字的“心”,下面則是像現代繁體字的“馬”。
1. 在黑暗中突然傳來的奇怪聲音,使他感到十分驚懼。
2. 當他被突如其來的高空摔下時,他體驗到了極度的驚懼。
組詞:驚慌、驚恐、驚異。
近義詞:恐懼、害怕、驚恐。
反義詞:勇敢、大膽、無畏。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