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啟椗”。謂開船。碇、椗,系船的石墩。 李烈鈞 《辛亥革命及督贛時期·辛亥革命》:“略事補充,復啟椗西上。” 阿英 《流離》一:“午飯後,又啟椗,夜十時,到了 巢縣 。” 劉白羽 《長江三日》:“十二時,‘江津’號啟碇順流而下了。”
“啟碇”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qǐ dìng,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啟碇”既描述船隻離港的實際動作,也可抽象為事件或計劃的啟動,常見于曆史文獻和文學創作。如需更多例句或用法分析,可參考漢典、查字典等權威來源。
啟碇(qǐ dìng)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它的拆分部首是“啟”和“碇”,筆畫分别為7畫和13畫。
“啟”是一個意義豐富的漢字,它的本義是指開啟、啟發、啟示等。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啟”字的構造比較複雜,由“戶”和“口”兩個部首組成,可以看作是開門的意象。
“碇”也是一個多義詞,它的本義是指錨具。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它由“石”和“定”兩個部首組成,表示用石塊固定船隻的錨石。因此,“啟碇”一詞最初是指讓錨石離開海底,使船隻能重新啟航。
在繁體字中,“啟碇”的寫法保持不變。它的漢字形狀稍有變化,但整體意思和簡體字相同。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字形和現代漢字有所不同。例如,“啟”的古代寫法常見于《說文解字》,是由兩個相同形狀的“戈”組成,“碇”的古代寫法則是由兩個“石”字組成。隨着時間的推移,漢字的寫法逐漸變化,形成了現代的字形。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啟碇”在不同語境下的使用:
1. 船長下令啟碇,船隻慢慢駛離港口。
2. 家長的鼓勵和啟碇,讓孩子有了前進的勇氣。
3. 這本書是我們生活的啟碇,引發了我們對未來的思考。
與“啟碇”相關的組詞有:“啟航”(開始出發)、“碇泊”(停靠)、“啟示”(啟發)、“啟動”(開動)等。
“啟碇”沒有單獨的近義詞或反義詞,但根據具體的語境可以使用相關的詞語進行替換,以達到相同或相反的效果。
總之,“啟碇”是一個表示啟航的動作,起到開啟、啟發和啟示的作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