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起訖;始末。《法華經·序品》:“古講師但敷弘義理,不分章段,若純用此意,後生殆不識起盡。”
“起盡”是一個漢語詞彙,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起盡”指事物的起訖、始末,即從開始到結束的整體過程。該詞多用于描述事件、篇章或義理的完整脈絡。
源自佛教經典《法華經·序品》,原文提到古講師在闡述義理時未分段講解,導緻後輩難以理解内容的“起盡”(即邏輯始末)。
近義詞包括“起訖”“始終”“本末”等,多用于學術或文學場景,側重對完整性的概括。
如需進一步了解佛教經典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法華經》相關注釋或權威詞典來源。
起盡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符組成。以下将分别介紹起盡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字、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起盡意為開始而終結,完全結束。表示某個事物或狀态從開始到結束的全過程。
起盡由兩個部首組成,分别是“走”和“心”。起的部首是“走”,表示與行動相關的事物;盡的部首是“心”,表示與心理相關的事物。起盡的筆畫數共計12畫。
起盡是近代漢語詞彙,具體的來源尚無确切的資料。
在繁體字中,起盡的寫法為「起盡」。
在古代漢字中,起盡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并無明顯的變化。
1. 這次考試結束後,我感到心情起盡,終于可以放松一下了。
2. 他們的戀愛從起盡的熱戀階段到平淡的相處中漸行漸遠。
起盡可以組成其他詞語,如起始、起源、盡心、盡力等。
起盡的近義詞包括始終、始終如一、不斷、畢其功于一役。
起盡的反義詞可以是持續、未完成、中途放棄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