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羝羊觸藩的意思、羝羊觸藩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羝羊觸藩的解釋

(1) [in a dilemma] 《周易·大壯》: “羝羊觸藩,羸( léi)

(2) 其角”(羸: 纏繞)。意思是說公羊用角頂籬笆, 被籬笆纏住, 進退不得。後來用“羝羊觸藩”比喻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自實走得一個不耐煩,正所謂:羝羊觸藩,進退兩難。——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詳細解釋

公羊角鈎在籬笆上。比喻進退兩難。《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唐 孟浩然 《寄趙正字》詩:“高鳥能擇木,羝羊漫觸藩。”《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自實 走得一個不耐煩,正所謂:羝羊觸藩,進退兩難。”亦省作“ 羝觸藩 ”。 清 王戬 《秋日遊白茅寺次少陵韻》:“争如羝觸藩,有如瓶堕井。”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羝羊觸藩”是一個漢語成語,字面意為公羊用角頂撞籬笆,比喻人因沖動行事而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以下從詞典學角度分五部分詳細解析:

一、語源與結構 該成語出自《周易·大壯》卦爻辭:“羝羊觸藩,羸其角”,其中“羝”指公羊,“觸”為頂撞,“藩”即籬笆。四字結構以動物行為隱喻人事矛盾,符合先秦典籍“以象喻理”的表述傳統(來源:《漢語大詞典》第12卷)。

二、核心釋義 指公羊頂撞籬笆導緻羊角被纏繞,既無法突破障礙,又難以抽身而退。現代詞典普遍将其定義為“比喻行事魯莽導緻進退失據”(來源:《現代漢語成語規範詞典》第4版)。

三、語義演變

  1. 先秦時期:象征剛強者遭遇客觀限制,含《周易》陰陽相抗的哲學觀
  2. 漢唐階段:演變為規勸謹慎行事的勸誡語,見于《漢書·叙傳》
  3. 明清至今:定型為批評魯莽行為的常用成語(來源:《成語源流大辭典》)

四、典型用例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承載着中國傳統哲學中的“中庸”思想,強調行為需權衡力度與時機,與《論語》“過猶不及”形成互文(來源:《中華成語大辭典》)。其動物意象選擇契合農耕文明對牲畜行為的觀察經驗,具有文化原型特征。

網絡擴展解釋

“羝羊觸藩”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形容進退兩難的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二、出處與典故

三、用法與語境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哲學對行為後果的警示(如《周易》強調“大壯”卦的強盛與克制),也通過具象場景傳遞“審慎行事”的智慧。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知識,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别人正在浏覽...

白石生徧舞齒頰香楚館打斷大赦電化教學典論鼎軸杕社地頭錢湩酒幹嘉鬼哭神號孤潔國廪寒筇號啕賈販謹躬金門大橋錦章霁山僦運葰楙局正立勳離怨陸馬廟樚木麻紙免脫名姬批評家淺率汽船青臯虬卷鵲靈取和兒蘧蘧人舍折馘勝士石女雙休日梳理説空鼠腰兜孫媳婦唐人攤徵笤籬痛悔兔目危敗險世小曲遐升心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