羝羊觸藩的意思、羝羊觸藩的詳細解釋
羝羊觸藩的解釋
(1) [in a dilemma] 《周易·大壯》: “羝羊觸藩,羸( léi)
(2) 其角”(羸: 纏繞)。意思是說公羊用角頂籬笆, 被籬笆纏住, 進退不得。後來用“羝羊觸藩”比喻進退兩難陷入困境
自實走得一個不耐煩,正所謂:羝羊觸藩,進退兩難。——明· 淩濛初《二刻拍案驚奇》
詳細解釋
公羊角鈎在籬笆上。比喻進退兩難。《易·大壯》:“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 唐 孟浩然 《寄趙正字》詩:“高鳥能擇木,羝羊漫觸藩。”《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四:“ 自實 走得一個不耐煩,正所謂:羝羊觸藩,進退兩難。”亦省作“ 羝觸藩 ”。 清 王戬 《秋日遊白茅寺次少陵韻》:“争如羝觸藩,有如瓶堕井。”
詞語分解
- 羝的解釋 羝 ī 公羊:羝乳(喻不可能發生的事)。羝羊觸藩(公羊角鈎在籬笆上,喻進退兩難)。 筆畫數:; 部首:羊; 筆順編號:
- 觸藩的解釋 .以角抵撞藩籬。《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 漢 董仲舒 《士不遇賦》:“努力觸藩,徒摧角矣。”.比喻碰壁,進退兩難。 唐 駱賓王 《早秋出塞寄東台詳正學士》詩:“弔影慙連茹,浮生倦觸藩。
網絡擴展解釋
“羝羊觸藩”是一個源自《周易》的成語,形容進退兩難的困境。以下是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 字面意義:公羊(羝羊)用角頂撞籬笆(藩),結果角被卡住,既不能前進也無法後退。
- 引申義:比喻行事魯莽或缺乏考慮,導緻陷入無法解脫的窘境。
二、出處與典故
- 文獻來源:最早見于《周易·大壯》:“羝羊觸藩,羸其角。不能退,不能遂。”。
- 曆史示例:如商纣王面對困境時“似羝羊觸藩,進退兩難”。
三、用法與語境
- 語法功能:多作謂語、賓語或定語,例如“他如今羝羊觸藩,難以抉擇”。
- 適用場景:描述個人、決策或事件中進退維谷的狀态,常見于文學或正式表達。
四、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進退維谷、進退兩難。
- 反義詞:遊刃有餘、進退自如(需結合語境使用)。
五、文化内涵
該成語不僅反映古代哲學對行為後果的警示(如《周易》強調“大壯”卦的強盛與克制),也通過具象場景傳遞“審慎行事”的智慧。
如需更多例句或拓展知識,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羝羊觸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天真無邪的人,也可以形容心地純潔、正直無邪的人。它的拆分部首是“⺶羊”和“⻏藩”,它們的筆畫數分别為7畫和14畫。這個成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傳說故事,據說有一隻羊不小心闖入了皇宮中的禁地,但它沒有觸犯皇宮的禁忌,顯示出天真無邪的本性。在繁體中,這個成語的寫法是《羓羊觸藩》。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不同,但基本上是以類似的形狀和結構來表達這個成語的含義。
這個成語的一個例句可以是:“他是個羝羊觸藩的人,從不會心生惡意。” 這句話意思是說他非常天真無邪,不會有任何惡意。
與《羝羊觸藩》相關的組詞可以是羝羊 (di yang)、觸藩 (chu fan),近義詞可以是天真無邪、純真無邪,而反義詞可以是狡詐狠毒。希望這些回答對你有幫助!如果還有其他問題,請繼續提問。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