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綿陽市的意思、綿陽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綿陽市的解釋

在四川省北部、涪江中遊、寶成鐵路線上。1976年設市。人口976萬(1995年)。為涪江中遊物資集散地和工業中心。名勝古迹有漢阙、碧水寺、子雲亭、玉女泉及李(白)杜(甫)祠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綿陽市的漢語詞典釋義與地名解析如下:

一、詞義溯源

  1. "綿"字本義

    據《現代漢語詞典》,“綿”本指蠶絲結成的片狀物,引申為連續不斷、柔軟延展之意(如“連綿”“綿長”)。用于地名時,常形容地勢綿延起伏或水流蜿蜒之态。

  2. "陽"字地理含義

    “陽”在傳統地名中特指山水之北(《古代漢語詞典》),源于中國“山南水北為陽”的方位命名規則,如洛陽(洛水之北)、衡陽(衡山之北)。

二、地名釋義與沿革

  1. 地理方位溯源

    綿陽因地處綿山之南得名。據《中國地名由來詞典》,綿山(今稱"富樂山")位于城市北部,依“山南為陽”的命名原則,故稱"綿陽"。

  2. 曆史建制演變

    • 西漢置"涪縣",以涪水(今涪江)流經得名;
    • 隋朝改稱"綿州",因綿水(今綿遠河)得名;
    • 1913年民國政府廢州設縣,正式定名"綿陽縣",後升為地級市。

三、權威認證與當代地位

根據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綿陽市為四川省轄地級市,國務院批複建設的中國科技城,是成渝經濟圈核心城市之一。其名稱沿用至今,兼具曆史文脈與現代城市功能定位。


參考資料來源(符合原則):

  1.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
  2. 王力《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
  3. 中國地名委員會《中國地名由來詞典》,中國社會出版社
  4. 四川省地方志編纂委員會《綿陽市志》,方志出版社
  5. 民政部《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區大典》(四川卷),中國社會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綿陽市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其名稱及城市特點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綿陽因地處綿山之南而得名。中國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而綿山位于城北,故稱“綿陽”。這一名稱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建置的涪縣,後因城址位于綿山南麓,于隋唐時期逐漸形成“綿州”的稱謂,近代改為綿陽市。


二、地理位置

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遊地帶,地理坐标介于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3′之間。東接廣元市和南充市,南鄰遂甯市,西連德陽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甘肅省接壤。


三、行政區劃

截至2025年,綿陽市轄:


四、曆史沿革


五、經濟與科技地位


六、其他特色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人口細分、經濟指标),可參考權威政府網站或《綿陽市統計年鑒》。

别人正在浏覽...

昂爽飚車筆閣長詞昌谷沖高刺幹從中措置怠荒檔口誕縱帝竹東…西…斷撲多力奮發蹈厲鳳凰竹趕浪頭滾珠軸承活産建星薦揚膠附忌制開課考典扣背快壯逵徑老大晌練衣理枉龍躔羅衿蠻童滿虛毛子檄美刺南頓北漸品月劈頭千古計起風氣急敗壞寝所去如黃鶴燃肉身燈繞搭宂渎啬事神傷覃覃帖學體貼入微彤芝蓋違時像貌香象絶流逍遙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