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陽市的意思、綿陽市的詳細解釋
綿陽市的解釋
在四川省北部、涪江中遊、寶成鐵路線上。1976年設市。人口976萬(1995年)。為涪江中遊物資集散地和工業中心。名勝古迹有漢阙、碧水寺、子雲亭、玉女泉及李(白)杜(甫)祠等。
詞語分解
- 綿的解釋 綿 (綿) á 蠶絲結成的片或團,供絮衣被、裝墨盒等用:絲綿。綿綢。綿裡藏針。 像絲綿那樣柔軟或薄弱:綿薄。綿軟。綿力。 像絲綿那樣延續不斷:綿延。綿聯。綿長。綿亘。連綿。 性情溫和:他平時挺綿。
網絡擴展解釋
綿陽市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其名稱及城市特點可從以下方面詳細解釋:
一、名稱由來
綿陽因地處綿山之南而得名。中國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而綿山位于城北,故稱“綿陽”。這一名稱最早可追溯至漢代建置的涪縣,後因城址位于綿山南麓,于隋唐時期逐漸形成“綿州”的稱謂,近代改為綿陽市。
二、地理位置
綿陽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遊地帶,地理坐标介于東經103°45′—105°43′、北緯30°42′—33°03′之間。東接廣元市和南充市,南鄰遂甯市,西連德陽市,西北與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及甘肅省接壤。
三、行政區劃
截至2025年,綿陽市轄:
- 3個市轄區:涪城區、遊仙區、安州區;
- 5個縣:三台縣、鹽亭縣、梓潼縣、平武縣、北川羌族自治縣;
- 代管1個縣級市:江油市;
- 另代管四川省政府科學城辦事處。
全市總面積約2.02萬平方公裡,戶籍人口超525萬。
四、曆史沿革
- 建城史:自西漢高祖六年(公元前201年)設涪縣,已有2200餘年曆史,曆代為郡、州、府治所。
- 文化名人:是唐代詩人李白、宋代文學家歐陽修的出生地。
- 近代變遷:1950年設綿陽專區,1985年撤地建市。
五、經濟與科技地位
- 中國唯一科技城:國務院批準建設的國家級科技城,國防科研和電子工業核心基地。
- 經濟規模:四川省第二大經濟體,2023年中心城區常住人口達161.5萬。
- 産業特色:以電子信息、先進材料、裝備制造為主導,擁有“西部矽谷”之稱。
六、其他特色
- 旅遊資源:包含李白故裡、北川羌城旅遊區、梓潼七曲山大廟等文化景點。
- 交通樞紐:寶成鐵路、西成高鐵等重要交通幹線貫穿全境。
如需更詳細數據(如人口細分、經濟指标),可參考權威政府網站或《綿陽市統計年鑒》。
網絡擴展解釋二
綿陽市:何為綿陽市?
綿陽市是四川省的一個地級市,位于中國西南部。它是中國重要的工業基地和文化中心之一。
拆分部首和筆畫:
綿陽市的拆分部首是纟(纟為紅字左邊的部分)。
綿陽市的總筆畫數為10畫。
來源和繁體:
綿陽市是一個現代漢字詞組合,來源于《漢語大詞典》。
綿陽市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綿陽市”。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綿陽市的漢字寫法為“綿陽市”,繁體字方面則沒有太大變化。
例句:
1. 綿陽市擁有豐富的人文曆史和自然資源。
2. 我很喜歡綿陽市的美食和風景。
3. 綿陽市的經濟發展迅速,吸引了很多投資者。
組詞:
1. 綿陽人:指綿陽市的居民。
2. 綿陽氣候:指綿陽市的氣候條件和特點。
3. 綿陽機場:綿陽市的一個重要機場。
近義詞和反義詞:
近義詞:綿陽市、綿陽
反義詞:非綿陽市、他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