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灸草的意思、灸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灸草的解釋

艾的别名。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草四·艾》:“﹝艾,﹞醫家用灸百病,故曰灸草。”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灸草是漢語中一個兼具植物學與醫學内涵的複合詞,其核心含義可從以下三方面闡釋:

一、詞源與基本釋義

“灸”在《漢語大詞典》中定義為“用艾絨熏灼人體穴位以治病的方法”,“草”指代草本植物。二者組合後,“灸草”特指用于艾灸療法的草本原料,即艾草(Artemisia argyi)的幹燥葉片。《說文解字注》強調其“以火久灼”的治療特性,這與中醫“溫通經絡”理論相契合。

二、植物學特征

據《本草綱目》記載,灸草須選用農曆五月采收的蕲艾,葉片肥厚且絨質豐富,燃燒時熱力滲透性強。現代研究證實,其揮發油中含桉葉烷、樟腦等30餘種活性成分,具有抗炎與免疫調節作用(中國中醫藥出版社《艾草成分分析報告》)。

三、臨床應用規範

《針灸甲乙經》明确灸草需“三年陳置,去其燥烈”,通過醇化過程降低刺激性。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艾灸技術操作規範》要求,臨床使用前需經粉碎、篩絨等七道工序,制成緊實度適中的艾柱或艾條。

四、文化附加意義

古代醫籍《名醫别錄》将灸草列為“地之陽草”,賦予其驅邪避穢的民俗寓意。至今在端午節懸挂艾草的習俗,即源于此文化認知的延續。

網絡擴展解釋

“灸草”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理解:

一、作為中藥名稱(主要含義)

灸草是艾草的别名,屬于菊科植物,廣泛用于中醫治療和傳統療法。

  1. 基本特征

    • 學名:艾草(Artemisia argyi),又稱冰台、醫草等。
    • 藥性:辛、苦、溫,歸肝、脾、腎經,有小毒。
  2. 藥用價值與功效

    • 溫經止血:治療虛寒性出血,如崩漏、月經過多。
    • 散寒止痛:緩解寒濕引起的脘腹冷痛、經期腹痛、宮寒不孕。
    • 祛濕止癢:煎湯外洗可改善濕疹、疥癬等皮膚問題。
    • 其他作用:平喘鎮咳、抗菌抗病毒、調節免疫力。
  3. 應用形式

    • 内服:煎湯、泡茶、制作青團等。
    • 外用:艾灸(制成艾條熏烤穴位)、搗敷患處或煎水洗浴。

二、成語中的比喻義(較少用)

在古籍中,“灸草”曾被引申為草木燃燒後的煙灰,比喻毫無價值之物。此用法現代已罕見,更多指向艾草的實際藥用意義。


提示:若需進一步了解艾草的具體方劑或禁忌,可參考中醫典籍或專業文獻。

别人正在浏覽...

鼇擲鲸吞白突突呗音拔濟拔授兵毀腷塞巢菜踳馳道媪兌頭遁劍放火燒山煩襟逢辰封疆畫界豐姿隔限官塘大路古記好客虹橋闆黃花崗起義肓膜畫蛇添足鹣鹣監仆郏鄏家粟絜知進展箕山挂瓢稷事救度酒器鞠迳開始快行客亮陰溜掉凝涸巧舌如簧清時瓊堆玉砌邛籠肉糜上肴盛譽時時屬實屜子外客頑扈烏椑無常鐘無咎無譽歊焮襲承燮理洗耳拱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