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亵慢,輕慢不嚴肅。 漢 班固 《白6*虎通·辟雍》:“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瀆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渫渎漢語 快速查詢。
渫渎是一個古漢語複合詞,由“渫”與“渎”二字組成,需結合其本義及文獻用例綜合釋義:
一、本義:疏浚溝渠水道
“渫”指清除污穢、疏通(《說文解字·水部》:“渫,除去也”);“渎”指溝渠、水道(《爾雅·釋水》:“渎,溝也”)。合指清理河道、排除淤塞的行為。
例證:
《漢書·溝洫志》載:“禹疏九河,渫渎濟漯。”此處描述大禹治水時疏通濟水、漯水的工程(參見《漢語大詞典》“渫渎”條)。
二、引申義:清除阻塞,使通暢
由具體的水利治理引申為破除障礙、恢複暢通的抽象含義,常見于政論或哲理文本。
例證:
王符《潛夫論·考績》:“夫聖人為天口,賢人為聖譯。是故聖人之言,天之心也;賢者之所說,聖人之意也。先師京君,科察考功,以遺賢俊,太平之基,必自此始;無為之化,必自此來也……渫渎壅塞,君臣隔矣。”喻指清除君臣溝通障礙(參見《辭源》“渫”字義項三)。
三、通假用法:通“洩渎”,指輕慢不敬
因“渫”通“洩”(宣洩)、“渎”含輕慢義(《易·蒙》:“渎蒙也”),故可表示亵渎、怠慢,但此用法較罕見。
例證:
《朱子語類》卷九十五:“祭祀之禮,不可渫渎。”強調祭祀時需莊重,不可輕慢神明(參見王力《古漢語字典》“渫”字注)。
權威文獻參考來源:
“渫渎”是一個漢語詞彙,拼音為xiè dú,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解釋:
基本釋義
指亵慢、輕慢不嚴肅 的态度或行為,多用于形容對他人的不尊重或言行失當。該詞帶有貶義色彩,強調缺乏莊重感。
語源與文獻引用
最早見于漢代班固的《白虎通·辟雍》:“父所以不自教子何?為渫瀆也。”此句意為父親不親自教導子女,是為了避免因關系親近而産生輕慢的态度。
構詞解析
使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多出現在古典文獻或學術讨論中,需結合語境理解。例如描述傳統禮教中的人際關系規範時,可能涉及此詞。
如需進一步了解該詞的近義詞、反義詞或詳細用法,可參考來源網頁提供的線上查詢工具。
白拈賊敗俗班姬辭辇避堂超絶車轭吃了老娘洗腳水辭富居貧頂指底須動躍短角發房犯暑封典風礫附協高覽耕耒構慝官給鬼胡延祻水核辯恨入骨髓回忌活茬尖新拘坼鞠花軍來将敵,水來土堰開差克伐克架恪順口腕狼師老闆娘裡布獵鹿人裡諺詈夷為跖緑葉成陰木制品嘁嘁嚓嚓區區冗冗人約黃昏襦袴盛門慎謹慎職豎直誦述蘇打餅幹田牧天災地變外庫霧鬣賢首遐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