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糊的意思、马糊的详细解释
马糊的解释
(1).犹马虎。 赵树理 《三里湾·三张画》:“ 范登高 在马糊不过的情况下,表示了以后愿意继续检查自己的思想。” 张天翼 《万仞约》:“可是他们九爷也不是个马糊人。”
(2). 安徽 地区的一种稀饭。《中国谚语资料》:“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喝马糊。”
词语分解
- 马的解释 马 (馬) ǎ 哺乳动物,颈上有鬃,尾生长毛,四肢强健,善跑,供人骑或拉东西:马匹。骏马。马到成功。马首是瞻(喻跟随别人行动)。 大:马蜂。马勺。 姓。 笔画数:; 部首:马; 笔顺编号:
- 糊的解释 糊 ū 涂抹或粘合使封闭起来:糊了一层泥。 糊 ú 粘合,涂附:裱糊。糊墙。糊窗户。 粥类:糊口。 〔糊涂〕a.不明事理;认识模糊混乱,如“他太糊糊了”;b.内容混乱的,如“糊糊账”。 同“煳”。
专业解析
“马糊”是汉语中一个常见的词汇,主要用于口语和非正式书面语中,其核心含义与“马虎”相同,指做事不认真、草率、粗心大意、疏忽、敷衍了事。它描述的是一种对人对事不够细致、缺乏责任心或严谨态度的状态。
详细解释如下:
-
含义核心:不认真、粗心、草率
- “马糊”指在处理事情时不够细致周到,考虑不周全,容易出错或忽略细节。例如:“他做事太马糊了,总是丢三落四。” 这表示他做事粗心大意,经常遗漏东西或犯错。
- 也指态度敷衍了事,不够重视或负责任。例如:“对待工作不能马糊。” 这强调对待工作需要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敷衍。
-
词源与“马虎”的关系:
- “马糊”是“马虎”在口语中的一种常见变体或讹写。两者在意义和用法上完全相同。
- “马虎”一词的来源有多种说法,一种较为流行的说法是源于北方方言,可能与“马马虎虎”(形容勉强、凑合、不精细)有关,后来简化为“马虎”,并衍生出“马糊”的说法。其核心都指向一种不够精确、不够认真的状态。
-
使用场景:
- 常用于批评或评价某人做事的态度或结果。如:“这份报告写得太马糊了,错误很多。”
- 用于自我反省或提醒他人。如:“我承认这次是我马糊了,下次一定注意。” “你检查的时候仔细点,别马糊。”
- 形容物品或工作的质量粗糙、不精细。如:“这活儿干得有点马糊。” “手工做得比较马糊。”
“马糊”等同于“马虎”,是一个形容词,主要形容人做事不认真细致、粗心大意、敷衍了事的状态或由此产生的粗糙结果。它强调的是一种缺乏责任心、严谨性和专注度的态度或行为。
关于引用参考的说明: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马糊”作为“马虎”的口语化或非规范变体写法,在权威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只收录“马虎”作为标准词条,并对其进行详细释义。例如: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对“马虎”的解释: 草率;敷衍;疏忽大意;不细心。例如:这人太~ | 做事要认真,不能马马虎虎。
因此,虽然“马糊”在口语和部分非正式文本中广泛使用并被理解,但在追求(专业性、权威性)的内容中,更推荐使用“马虎”这一标准写法,并引用权威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作为依据。直接引用“马糊”词条的权威在线词典资源较为少见。
网络扩展解释
“马糊”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以下两种含义:
一、基本含义
-
草率、不细心
指做事敷衍、疏忽大意,与“马虎”同义。例如:
- “他工作很马糊,经常出错。”
- 赵树理在《三里湾》中提到:“范登高在马糊不过的情况下,表示了以后愿意继续检查自己的思想。”
-
安徽地区的特色稀饭
在安徽方言中,“马糊”特指一种用面粉或杂粮熬制的稠粥类食物。例如:
- 谚语“蛤蟆打哇哇,四十八天喝马糊”,反映了当地饮食文化特色。
二、用法与例句
- 形容态度不认真
“他马糊地处理了文件,结果被领导批评。”
- 描述具体食物
“安徽人早餐常喝一碗热腾腾的马糊。”
三、补充说明
- 方言属性:该词作为“稀饭”的含义具有地域性,主要流行于安徽地区。
- 书写形式:部分文献中写作“马虎”,但“马糊”更强调口语化表达。
如需进一步了解方言用法或例句,可参考《汉典》《查字典》等来源。
别人正在浏览...
白招拒笨曲长系村庵达能雕篹贰负凤吟鸾吹丰岳功错广东挂榻孤抱毂辘鹰豪竹哀丝环钏黄醑混入嗟嘻觐对就日康庐苦思冥想莲瓣联衿麟超龙翥礼容流动资本六幽流转税离隙门插关儿密虑榠查瓯饭瓢饮篷寮骈郁墙茨前一向清捷气虚取材曲糁仁仁三人月僧帐省口失留疎剌硕硕松筠之节沓贪添线痛哭偷看外国人危虑项窝遐俗泻辩楔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