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講經、講學的處所。 南朝 梁 陸雲公 《禦講般若經序》:“犍椎既鳴,講筵将合,重肩絓轂,填溢四門。” 唐 任蕃 《夢遊錄·櫻桃青衣》:“見一精舍中有僧開講,聽徒甚衆。 盧子 方詣講筵,倦寝。” 清 趙翼 《白鹿洞書院》詩:“ 晦翁 守 南康 ,踵舊開講筵。” ********* 《日本謠》之八:“掃眉才子衆三千, 萬裡橋 邊起講筵。羨煞傳經諸 伏 女,一時分得水衡錢。”
(2).特指天子的經筵。 明 李東陽 《聞青谿學士擢禮部侍郎喜而有作》詩:“從此黃扉須更到,講筵經史待重論。” 清 計六奇 《明季北略·孫承宗殉節》:“ 承宗 獨不然,講筵獻替,務為激切剴直。”
“講筵”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個層面詳細解析:
講經、講學的場所
指古代進行學術講解或宗教經義傳授的地方。例如南朝梁代陸雲公在《禦講般若經序》中描述:“犍椎既鳴,講筵将合,重肩絓轂,填溢四門”,展現了講學場所的盛況。唐代任蕃的《夢遊錄·櫻桃青衣》也提到“精舍中有僧開講”,印證了“講筵”作為教學空間的用途。
特指天子的經筵
經筵是古代帝王為學習經史而特設的禦前講席。明代李東陽的詩句“講筵經史待重論”,以及清代計六奇在《明季北略》中記載孫承宗在經筵上的直言進谏,均體現了這一特殊含義。
總結來看,“講筵”既指具體的教學場所,也承載着古代文化中學術傳承與帝王治學的雙重意義。
《講筵》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常用于形容宴會或座談會中的演講或講座。通常指在酒席上進行的講述或交流的活動。
《講筵》的第一個字是「言」,讀音為yán,拆分部首為「言」,總計有7畫。
《講筵》的第二個字是「筵」,讀音為yán,拆分部首為「竹」,總計有12畫。
《講筵》是一個古代漢字組合詞,形容古時宴會時進行的演講或講座。在繁體字中,「筵」字的寫法為「筵」。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講筵」的寫法并沒有太大的變化。這個詞在不同時期的字體書寫風格會有細微差異,但整體的構形和意義并沒有太大變化。
1. 在宴會上,他做了一場精彩的《講筵》。
2. 讓我們共同舉辦一場沙龍,進行一次《講筵》。
3. 晚宴上,主持人邀請了幾位嘉賓進行《講筵》。
1. 筵席:指用來宴請客人的酒宴席位。
2. 筵端:指宴席上的飯菜和酒水。
3. 筵上:指在宴席上進行的活動或交流。
近義詞:講座、演講、座談。
反義詞:宴會、酒席、聚會。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