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魯魚帝虎的意思、魯魚帝虎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魯魚帝虎的解釋

[clerical or typographical errors made through confusing similar characters;erroneous characters of similar forms] 把“魯”字寫成“魚”字,把“帝”字寫成“虎”字,把“亥”字寫成“豕”字。因形體相近而易寫錯。常借指書寫錯誤或以訛傳訛

魯魚亥豕,應不能免。——《聊齋志異》

詳細解釋

語出《意林》卷四引 晉 葛洪 《抱樸子》:“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按,今本《抱樸子·遐覽》“帝”作“虛”。後因以“魯魚帝虎”稱傳寫刊印中出現的文字錯誤。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十四:“其繙譯諸經……較之西域元文,已經三易。其中舛訛,不但魯魚帝虎而已。”參見“ 魯魚亥豕 ”。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魯魚帝虎”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文獻中有明确記載,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魯魚帝虎(拼音:lǔ yú dì hǔ)指因字形相近導緻的文字傳抄或刊印錯誤。該成語源自古代文獻中因手寫或多次傳抄而産生的訛誤現象。

二、出處與典故

  1. 核心出處:
    晉代葛洪《抱樸子·遐覽》記載:“諺雲:‘書三寫,魚成魯,帝成虎。’”,意為文字經過多次傳抄後,原本的“魚”被誤寫為“魯”,“帝”被誤寫為“虎”。
  2. 擴展用法:
    常與“魯魚亥豕”并用,泛指文字錯誤或以訛傳訛的現象。

三、用法與示例

四、其他可能的誤讀

部分資料(如、3)提到該成語形容“表面強悍但無真才實學”,這一解釋可能與典故混淆或誤傳。需注意,權威典籍及主流詞典均以“文字傳抄錯誤”為唯一正解。

五、相關成語

總結來說,“魯魚帝虎”專指文字傳抄中的訛誤現象,需與類似成語結合理解。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抱樸子》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漢典、搜狗百科)。

網絡擴展解釋二

《魯魚帝虎》的意思

《魯魚帝虎》是一個成語,意為愚昧無知的人對于事物的誤判或混淆。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時期的一個故事。

拆分部首和筆畫

《魯魚帝虎》的拆分部首是魚(魚)和帝(帝),這個成語共有21畫。

來源

這個成語來源于戰國時期的魯國。相傳,魯國的國君曾有一次公開觀賞魚和虎的比賽。在比賽中,魚無法與虎進行争鬥,而是跳躍水面上方。當國君問臣下魚和虎哪個更強時,有一個愚昧無知的人回答稱:“魚比虎厲害!”這個回答引發了國君和其他臣民的讪笑和嘲笑。從此,這個成語便用來形容愚蠢無知的人對于事物的錯誤判斷。

繁體

《魯魚帝虎》(繁體字)

古時候漢字寫法

《魯魚帝虎》(古時漢字寫法)

例句

他對這個問題的回答就像《魯魚帝虎》一樣,完全不着邊際。

組詞

魯莽、魚龍混雜、帝國、虎口拔牙

近義詞

不知所雲、胡言亂語、庸人自擾

反義詞

明智、聰明、睿智、深思熟慮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