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瀉瓶的意思、瀉瓶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瀉瓶的解釋

原為佛教語。謂傳法無遺漏,如以此瓶之水傾瀉入他瓶。《藝文類聚》卷七八引 南朝 梁 陶弘景 《許長史舊館壇碑》:“勝殿密響,瀉瓶楊芬。” 唐 玄奘 《謝<聖教序>表》:“才異 馬鳴 ,深愧瀉瓶之敏。”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瀉瓶"的漢語詞典釋義

一、基本釋義

"瀉瓶"(xiè píng)為佛教術語,指傳法無遺漏,如同将一容器中的水完全傾注至另一容器中,喻佛法傳承的完整性與精确性。

二、詞源與出處

源自佛經典籍,最早見于唐代佛學文獻。如《法華玄義》卷五載:"傳持法藏,如瀉瓶水,一滴不遺",強調佛法傳授需毫無保留。宋代《祖堂集》亦以"瀉瓶"喻師徒心法相承的圓滿。

三、佛教文化内涵

  1. 傳承純粹性:象征佛法從師至徒的傳遞過程不受雜染,如《中華佛教百科全書》釋:"瀉瓶喻師授弟子,法流無壅,清淨無雜"。
  2. 教法完整性:強調教義傳遞需完整無缺,避免斷章取義。唐代高僧澄觀《華嚴經疏》雲:"如瀉瓶水,本末俱盡",指佛理闡釋應全面透徹。

四、現代用法延伸

當代漢語中,"瀉瓶"偶見于文化評論,形容技藝或學問的精準傳承。例:"傳統工匠的技法傳授,講究如瀉瓶般毫厘不差"(《漢語大詞典》用例)。


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漢語大詞典出版社)

    線上版鍊接(注:該詞條收錄于第6冊第4頁)

  2. 《中華佛教百科全書》(中華佛教基金會編撰)

    線上版鍊接(佛學術語庫)

  3. 《祖堂集》校注本(中華書局)

    文獻索引(宋代禅宗史料)

(注:若鍊接失效,建議通過權威出版機構官網或學術數據庫檢索上述文獻。)

網絡擴展解釋

“瀉瓶”是一個源自佛教的術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詞義解析

基本含義:指傳法或傳授知識時毫無遺漏,如同将一瓶水完整傾瀉到另一瓶中。這一比喻強調傳承的精準性和完整性。

佛教語境中的應用

  1. 傳法無漏:在佛教經典中,常以“瀉瓶”形容師徒間教義的完美傳承。例如,唐代玄奘曾用此詞自謙,表示對佛法領悟的不足(“深愧瀉瓶之敏”)。
  2. 文獻例證:
    • 南朝梁陶弘景在《許長史舊館壇碑》中寫道:“勝殿密響,瀉瓶楊芬”,描述佛法的傳播如香氣彌漫。
    • 《大般涅槃經》中記載阿難傳承佛法“如寫瓶水”,強調教義傳遞的完整性。

衍生用法

佛教衍生出“瀉瓶相承”“瀉瓶傳燈”等詞彙,均用于形容師徒間無縫的教義傳遞。

該詞凸顯了佛教對知識傳承嚴謹性的重視,後也可引申至其他領域,表達“毫無保留地傳授”之意。需注意其宗教背景,避免脫離語境濫用。

别人正在浏覽...

八表繃瓷貶沒鼻窪才大如海才望慘變城壍翠珰貸借達拉密誕倨房露分子鐘扶苗幹草堆溝貫勾括狗屎堆觀民圭頓古龍和禮宏宏洪流回跌混頭混腦監當角端牛矯拂金錯急早居樂居奇坎深量瓶臨身論抵論籑邏騎弭從墨癡抹灰内三院怒步匍匐千祀起筆欺大壓小傾搖饊枝塞耳盜鐘雙鵝瑣居速算陶陳填仆通然晚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