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登門拜訪。《後漢書·馬援傳》:“ 援 閒至 河内 ,過存 伯春 。” 李賢 注:“過猶問也。” 清 吳偉業 《送何省齋》詩:“悶即君過存,高談豁蒙蔽。” 清 洪昇 《長生殿·獻發》:“秋風團扇原吾分,多謝連枝特過存。”
(2).充足地儲存。《南齊書·陳顯達傳》:“但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
“過存”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區分。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指過度儲存財物或資源,超出實際需求,常用來批評貪婪或浪費行為。
使用場景
多用于警示個人或組織應合理利用資源。例如:“企業若過存原材料,可能導緻資金鍊斷裂。”
成語屬性
由“過”(超過)和“存”(儲存)組成,屬形容詞性成語,發音為guò cún。
登門拜訪(中性)
見于《後漢書·馬援傳》:“援閒至河内,過存伯春。”李賢注:“過猶問也。”此處指探訪、問候。
充足儲備(褒義)
如《南齊書·陳顯達傳》:“國家邊防,自應過存備豫。”意為充分儲備物資以應對需求。
建議結合具體語境判斷詞義,古籍引用中需注意褒貶差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