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 羈縻 ”。
“羁靡”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jī mí,其含義在不同語境中有所延伸,主要包含以下解釋:
系聯與束縛
本義指用繩索系住或控制(如馬籠頭),後引申為對人、事的牽制或約束,如“羁靡州”指古代對邊疆地區通過松散管理實現控制的行政區劃。
政治上的籠絡與懷柔
曆史上多指中央政府通過非強制手段(如冊封、聯姻)維系對邊疆或藩屬的影響力,例如“羁縻政策”是古代中原王朝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策略。
拘禁與控制
在具體語境中可表示對人或物的拘束,如“羁靡囚徒”指拘禁犯人。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典》等權威辭書或曆史文獻。
羁靡(jī mí)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人或事物束縛、困擾不得自由、不自在、不暢快的狀态。
羁靡的拆分部首是⺈(牛)和革(革命),共11個筆畫。
羁靡源自于古代文獻《詩經》中的《周南·關雎》:“關關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其中的“窈窕淑女”一詞可以理解為優雅、出色的女子,而“君子好逑”指的是君子喜愛娶這樣的女子。後來,“窈窕淑女”這個詞的意義逐漸演變為指某種優雅、出色的氣質;而“君子好逑”的“好逑”意味着渴望得到,渴望追求,後來演變為指渴望和追求某種理想狀态。而“好逑”的“逑”字由于和“窈窕淑女”的聲韻相同,所以在後來的傳承中也出現了将“逑”誤寫成“羁”的情況,從而出現了“羁靡”的字形。
在繁體字中,羁靡通常寫作羈靡。
古時候,漢字“羁靡”的寫法比現代略有不同,如《說文解字》中的寫法是“圭覬皀屘”,而《康熙字典》中的寫法是“覬蘼䘡”,可以看出字形上的差異。
1. 他因為長期受到嚴格的家庭教育,導緻内心羁靡,缺乏自由。
2. 他為了追求藝術的自由創作,毅然放棄了高薪工作,選擇了一種更加羁靡的生活方式。
羁絆、羁縻、羁系、靡費、靡顔、奢靡、放蕩不羁
束縛、拘束、困頓、困窘、沉重、煩惱
自由、暢快、舒適、自在、無拘束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