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重謹慎。《宋書·謝弘微傳》:“童幼時,精神端審,時然後言。”《舊唐書·高宗紀上》:“幼而岐嶷端審,寬仁孝友。”
“端審”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為duān shěn,主要含義為穩重謹慎。以下是詳細解釋:
“端”指端正、莊重,“審”表示審慎、細緻,組合後形容人的品行或舉止持重而謹慎。例如形容人自幼言行得體(如《宋書》中“精神端審,時然後言”),或描述性格寬厚而嚴謹(如《舊唐書》中“岐嶷端審,寬仁孝友”)。
古籍用例:
現代造句: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宋書》《舊唐書》等古籍原文,或查閱權威詞典如《漢語大詞典》。
“端審”是一個漢語詞語,有着豐富的含義和用法。
《康熙字典》将“端審”拆分成了兩個部分,其中,“端”的部首是“立”,總筆畫數為4;而“審”的部首是“宀”,總筆畫數為9。
“端審”源自于古代漢語,沒有具體的出處來源。在繁體字中,可以将“端審”寫作「端審」。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沒有标準的寫法規範。根據曆史文獻和發現的銘刻、碑文等,可以得知古時候“端審”的寫法會有所不同。
1. 在法庭上,法官需要端審案件,以确保公正。
2. 作為一名編輯,你需要認真端審每一篇文章,以确保質量。
1. 端正:正确的;合規的。
2. 審判:法院對案件進行審理和裁決。
3. 審核:仔細檢查、審查。
審查、審理、查看
放任、忽視、輕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