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世言 晉王 之将終也,以三矢賜 莊宗 ( 後唐 莊宗 )而告之曰:‘ 梁 ,吾仇也; 燕王 吾所立, 契丹 與吾約為兄弟,而皆背晉以歸 梁 。此三者,吾遺恨也。與爾三矢,爾其無忘乃父之志!’ 莊宗 受而藏之于廟。其後用兵,則遣從事以一少牢告廟,請其矢,盛以錦囊,負而前驅,及凱旋而納之。”後以“囊矢”為出征複仇的典實。 柳亞子 《鹧鸪天》詞:“請纓已見同讎奮,囊矢終期奏凱還。”
“囊矢”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存在差異。根據權威資料,綜合解釋如下:
出自《新五代史·伶官傳序》,記載後唐莊宗李存勖繼承父親晉王李克用遺志的故事:
部分現代詞典(如)提出另一種解釋:
若有進一步考據需求,可參考《新五代史》原文或相關史學文獻。
《囊矢》是一個漢字詞語,由兩個字組成。下面我們來詳細了解一下它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寫法以及一些例句。
《囊矢》意為“箭囊”。囊指的是用來裝東西的袋子,矢則是古代的一種射擊工具,即箭。
《囊矢》的拆分部首是“囗”和“矢”,其中“囗”是圍欄的意思,代表袋子的形狀,而“矢”則代表箭。
根據拆分部首和筆畫,可以知道《囊矢》的部首為“囗”,總筆畫數為12畫,其中“囗”部首有3畫,“矢”部分有9畫。
《囊矢》的來源比較簡單直接,它是由“囗”和“矢”兩個字組合而成,形象地描述了箭袋的樣子。因為箭在射擊時需要裝在袋子裡,所以有了這個詞語。
在繁體字中,囊矢的寫法依然是“囊矢”,沒有什麼變化。
在古代漢字中,囊矢的寫法并沒有太大區别。古書中的寫法更加彎曲,但大體上還是由“囗”和“矢”兩個部分構成。
1. 他從箭囊裡拿出一支矢,瞄準了遠處的目标。
2. 戰士們将箭矢裝進了囊裡,準備開始行動。
囊矢的相關組詞包括:箭囊、箭矢、箭袋等。
囊矢的近義詞有:箭袋、箭囊。
囊矢的反義詞沒有一個确切的對立詞。
通過以上内容,我們對《囊矢》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的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等有了更加清晰的了解。希望這些信息能夠幫助你對該詞的理解更加深入。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