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緊急;危急。《燕丹子》卷下:“﹝太子﹞見 軻 曰:‘今 秦 已破 趙國 ,兵臨 燕 ,事已迫急,雖欲足下計,安施之!’”《漢書·王莽傳下》:“﹝ 莽 ﹞性好時日小數,及事迫急,亶為厭勝。”《後漢書·鄧訓傳》:“原諸 胡 所以難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以德懷之,庶能有用。”
(2).指峻急,嚴厲。 宋 蘇轼 《乞赈濟浙西七州狀》:“至今城市寂寥,少欠官私逋負,十人而九……但祇寬得轉運司上供年額錢斛,則官吏自然不行迫急之政,而民自受賜矣。”
根據現代漢語常用詞彙,“迫急”并非标準用法,可能是“迫切”或“緊急”的誤寫。以下是兩種可能的解釋方向:
指事情緊迫、需求強烈,常用于形容心理或客觀形勢:
指突發且需立即處理的狀态:
若用戶确實想表達“迫+急”的組合含義,可理解為“因壓力而産生的急迫感”,但此用法非常罕見,建議優先使用“迫切”或“緊急”以符合語言規範。若有具體語境(如古文或方言),需進一步補充說明。
迫急是一個常見的漢字詞語,意思是緊迫、急迫。它由兩個部首組成,左邊是辶(辵),表示邊行走,右邊是敝,表示破爛、破裂的意思。總體來說,迫急表示了行走到緊迫、急迫的境地。
迫 急的拆分筆畫如下:
迫急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字,它的繁體字為「迫急」。在古時候,漢字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例如迫字的古代寫法為「丕敝」,急字的古代寫法為「敕勿心心點心」。
以下是一些例句:
與迫急相關的組詞有:迫切、緊迫、逼迫等。這些詞語都表達了某種急迫的狀态。
迫急的近義詞包括:緊迫、迫切、着急、急迫。它們在意義上都與迫急相似。
迫急的反義詞是:從容、悠閑,表示相對輕松、緩慢的狀态。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