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he] 主要用于内圓、外圓和螺紋等成型面加工的金屬切削機器
(1).乘輿最下的闆,人站立的地方。《禮記·曲禮上》“屍必式” 唐 孔穎達 疏:“式謂俯下頭也。古者車箱長四尺四寸而三分,前一、後二、橫一木,下去車牀三尺三寸,謂之為式。”
(2).最常用的金屬切削機床,主要用來做内圓、外圓和螺紋加工。工作時工件旋轉,車刀移動着切削。也叫旋床。 ********* 《把一切獻給黨·制造槍榴彈》:“我們隻有一部車床,每個月要制造三百發************。”
車床,作為機械加工領域的基礎設備,其核心含義可從漢語詞典釋義、技術功能及曆史淵源三個維度進行闡述:
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的定義:
車床(chēchuáng)
名詞。一種金屬加工機床。工作時工件旋轉,車刀移動着切削。主要用來加工内圓、外圓和螺紋等。也叫旋床。
此定義明确了車床的核心特征:工件旋轉運動與刀具線性進給運動的結合,并點明了其典型加工對象(回轉體表面及螺紋)。
車床的核心功能是通過去除材料對旋轉工件進行精密成形,其技術本質包含:
主軸驅動工件繞軸線高速旋轉(主運動),刀具沿平行或垂直于軸線的方向進給(輔助運動),通過兩者的相對運動完成切削。
涵蓋圓柱面、圓錐面、端面、溝槽、螺紋及特形面,適用于軸類、盤套類等回轉體零件。
通過導軌精度、主軸剛性和進給系統(如絲杠)實現微米級尺寸控制,是機械制造的"工作母機"。
"車床"一詞的構成具有技術史隱喻:
工業革命時期,英國發明家莫茲利(Henry Maudslay)于1797年發明全金屬結構車床,奠定現代機床雛形。
參考文獻
: 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商務印書館, 2016.
: 王先逵. 《機械制造工藝學》(第3版).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20: 87-91.
: 國家标準化管理委員會. GB/T 15375-2008《金屬切削機床型號編制方法》.
: 中國機械工程學會. 《中國機械工程技術路線圖》. 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2016.
: 張柏春. 《中國傳統工藝全集·機械卷》. 大象出版社, 2006: 214-218.
: 馮立昇. 中國古代機械工程史. 廣東教育出版社, 2002.
: Roe, Joseph W. English and American Tool Builders.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16.
關于“車床”一詞的詳細解釋如下:
車床(lathe)是一種利用車刀對旋轉工件進行切削加工的機床,主要用于加工軸、盤、套等具有回轉表面的零件。它不僅能完成車削,還可配合鑽頭、鉸刀、絲錐等工具進行鑽孔、螺紋加工等操作。在機械制造中,車床因其廣泛用途被稱為“工作母機”。
“車床”中的“車”源自古代對“利用輪軸旋轉”機械的統稱(如紡車、水車)。這種命名體現了車床的核心特征——通過工件旋轉實現加工,與“床”字(指承載工件的基座)結合,完整表達了其機械原理。
最早的車床可追溯至古代手拉/腳踏驅動旋轉工件的簡易工具。現代車床自18世紀工業革命後逐步發展,20世紀60年代數控技術的引入大幅提升了加工精度與效率。
在漢語中,“車床”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獻,原指乘輿踏闆,後引申為機床。其英文名“lathe”源自古英語,意為“旋轉裝置”。
草船策檄撤簾赤埴淳厚刺候賜獻鬥絕笃實獨寫兒童劇藩維飛天夜叉福會福将關饷和氏璧嘉服江南好教誡解不下階程精耀俊髦口絡萊田籬棘淩忽領系林囿辘轳埋堙木炭鬧叢叢甯可盤根錯節泡泡配合撇酥兒倩魂碛漠卻生鋭锒盛旦屍首失叙詩選筍脯談宗桃心鐵硯穿塗竄喔咿嚅唲無染無算數閑串相禦涎縷掀天斡地邪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