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跖之物的意思、盜跖之物的詳細解釋
盜跖之物的解釋
跖:人名,傳說是先秦時起義軍領袖,封建社會稱之為盜跖,代指壞人;物:物品。指盜賊搶劫來的東西。
詞語分解
- 盜跖的解釋 .相傳為古時民衆起義的領袖。名 跖 ,一作 蹠 ,“盜”是當時統治者對他的貶稱。《莊子·盜跖》:“ 盜跖 從卒九千人,橫行天下,侵暴諸侯。”《荀子·不苟》:“ 盜跖 吟口,名聲若日月,與 舜 禹 俱
- 物的解釋 物 ù 人以外的具體的東西:事物。生物。物體。貨物。禮物。文物。物價。物質。地大物博。物極必反。 内容,實質:言之有物。 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對的環境:物議(群衆的批評)。待人接物。物望所歸(衆望
網絡擴展解釋
“盜跖之物”是一個漢語成語,讀音為dào zhí zhī wù,具體含義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釋義
二、出處與用法
-
典故來源:
出自清代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八回:“這銀子是我們江南這幾個人的,并非盜跖之物,先生如何不受?”。此處通過否定“盜跖之物”強調銀子的正當性。
-
語法功能:
多作賓語,用于描述贓物或不義之財。例如:“這筆錢來曆不明,恐是盜跖之物。”
三、注意事項
- 讀音辨析:
“跖”的正确讀音為zhí(非“shí”或“tuò”),與“直”同音。
- 曆史背景:
盜跖在曆史上實為反抗統治者的起義領袖,但封建文獻常将其塑造為惡人形象,成語因此帶有貶義色彩。
四、應用場景
- 文學創作:用于增強語言的曆史厚重感,常見于小說、評書等。
- 日常表達:可委婉批評非法所得,如:“這些奢侈品若為盜跖之物,終将招緻禍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儒林外史》原文或權威詞典釋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盜跖之物》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那些被盜竊或非法獲取的財物。此詞可以拆分為“盜”、“跖”和“之物”三個部分,其中“盜”表示偷竊、盜竊行為,“跖”表示腳蓋的骨頭,“之物”表示物品。
該成語的來源可追溯到戰國時期的中國。據說,盜跖是戰國時期的一個盜賊,他以極其狡猾的手段行竊,成為當時的一個駭人聽聞的人物。因此,人們将被他盜竊的財物稱為“盜跖之物”,用以形容非法獲得的財物。
在繁體字中,該成語的寫法為「盜蹠之物」。
關于古代漢字的寫法,根據《說文解字》等古代字書,可以了解到一些古時候的寫法。然而,對于《盜跖之物》這個成語,目前沒有查到其古代漢字的寫法。
以下是一個例句:
他的錢包裝滿了盜跖之物,警察抓住了他。
一些相關的組詞有:盜賊、盜竊、非法獲取、竊取等。
近義詞有:贓物、失竊物品。
反義詞有:合法財物、正當財物。
通過以上内容,可以對《盜跖之物》這個詞的意思、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組詞、近義詞、反義詞有一個全面的了解。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