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和坚持自己的意见。《新唐书·崔植传》:“﹝ 崔植 ﹞与 郑覃 同时为补闕,皆贤宰相后,每朝廷有得失,两人者更疏论执,誉望蔚然。”《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三年》:“﹝上﹞谓羣臣曰:‘中书、门下,机要之司,詔敕有不便者,皆应论执。比来唯睹顺从,不闻违异。’”《续资治通鉴·宋仁宗至和二年》:“今天下民困,正为兵多而益兵不已, 执中 身为首相,义当论执,而因循苟简,曾不建言。”
“论执”是一个汉语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有以下解释:
“论执”指坚持己见、固执己见,表现为对自身观点或意见的坚决维护,不愿接受他人的建议或意见。这种态度可能导致与他人的矛盾或争议。
词源与结构
使用场景
“论执”既包含对自我观点的坚守,也可能隐含不妥协的负面色彩。理解时应结合语境,如古代文献中可能体现官员的责任感,而现代用法更倾向批评缺乏变通的行为。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新唐书》《资治通鉴》等古籍。
执是一个汉字,表示持有、握紧、坚持等意思。它的拆分部首分别是手和寸,共有6个笔画。
《论执》一词源于《中庸》一书中的一段话:“执好不避其伤,执恶不避其咎”。这段话表达了执持正义、坚守原则的意义。后来,人们将“执”一词引申为坚持、维持、持守等概念。
“执”的繁体字为「執」。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古代写作「扌耳」。
1. 他始终执着于自己的梦想,不计较付出的辛劳和痛苦。
2. 在生活中,我们应该执着于追求真理和正义。
1. 执迷:执迷表示固执、顽固守旧的意思。
2. 执着:执着表示坚持、不放弃的意思。
3. 执法:执法表示执行法律、制裁违法行为的意思。
4. 执行:执行表示执行、履行的意思。
死执、态度决然、不松口。
宽容、放弃、灵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