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厮的意思、兵厮的詳細解釋
兵厮的解釋
供役使的兵卒。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政事》:“ 謝公 時,兵廝逋亡,多近竄 南塘 ,下諸舫中。”按, 唐 玄應 《一切經音義》卷十八引字書:“廝,役也,謂賤役者也。”
詞語分解
- 兵的解釋 兵 ī 武器:兵器。兵刃。兵不血刃(兵器上面沒有沾血,指不經過戰鬥而取得勝利)。 戰士,軍隊:兵士。兵卒。兵丁。兵戎相見(指武裝沖突)。 與軍事或戰争有關事物的統稱:兵法。兵家。兵機。兵釁(戰争的争端
- 厮的解釋 厮 ī 古代幹粗雜活的男 * 隸或小役:厮役。小厮。 古代對人的稱呼(宋代以來的小說中常用):這厮。那厮。 筆畫數:; 部首:廠;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兵厮”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核心含義為供役使的兵卒,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 字義構成:由“兵”(士兵、軍隊)和“厮”(役使、仆役)組合而成,指代軍中從事雜役的低級士兵,屬于“賤役者”範疇。
- 引證來源: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政事》記載:“謝公時,兵廝逋亡,多近竄南塘,下諸舫中。”唐代玄應《一切經音義》進一步解釋“廝”為“役也,謂賤役者也”。
二、補充說明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軍隊中承擔後勤、雜務的底層士兵,與現代“戰友情誼”無直接關聯(注:的“互相扶持”釋義可能為誤讀,其他來源均未支持此說法)。
- 結構特點:詞語結構為“兵(戰士)+厮(仆役)”,屬偏正短語,強調身份屬性。
三、相關辨析
需注意與“兵士”區分:“兵士”泛指普通士兵,而“兵厮”特指軍中服雜役者,地位更低。
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世說新語》及唐代字書《一切經音義》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兵厮的意思
兵厮指的是軍人或士兵。在這個詞中,“兵”字表示軍隊,而“厮”字則表示親近、親密的關系。因此,兵厮可以理解為親密相處的戰士。
拆分部首和筆畫
兵厮的部首是“八”、“口”,分别在左邊和上邊。兵厮的總筆畫數為14畫。
來源與繁體
兵厮這個詞源自于古代漢語。在繁體中,兵厮的寫法為「兵厮」。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中,兵厮的寫法和現代基本相同,即「兵厮」。
例句
1. 這個連隊的兵厮們都非常團結,軍事訓練成績一直很出色。
2. 他們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如今都成為了兵厮,戰士之間的情誼非常深厚。
組詞
兵士、厮役、兵丁。
近義詞
軍人、戰士、士兵。
反義詞
文人、書生、文弱。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