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富足。 唐 劉肅 《大唐新語·郊禅》:“ 隋氏 之亂,非止十年,陛下之良醫,除其疾苦,雖已乂安,未甚克實,告成天地,臣竊有疑。”
方言。照實。 李劼人 《天魔舞》第二三章:“這在精神與心情上,豈隻是打擊,克實說來,簡直是斬殺。”
“克實”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因語境和來源不同而有所差異,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佛學術語
在佛教典籍中,“克實”指“得實義”或“取實體”,強調對事物本質的把握。例如《丁福保佛學大辭典》提到“克實”是超越表象、直指核心的哲學概念。
形容詞:富足、充實
唐代文獻《大唐新語·郊禅》中,“克實”形容物質或精神的豐裕狀态,如“未甚克實”指尚未達到富足。現代漢語中也可引申為内容紮實,如“克實的研究”。
方言用法:照實、如實
在部分方言(如李劼人作品中的四川方言)中,“克實”表示“照實陳述”,例如“克實說來,簡直是斬殺”。
姓名寓意
作為名字時,“克”象征克服困難,“實”代表真誠與充實,組合後寓意堅韌務實、腳踏實地。
成語解釋(需謹慎參考)
部分詞典将其列為成語,解釋為“克服困難以實現目标”,但此用法在其他權威文獻中較少見。
注意:不同語境下含義差異較大,需結合上下文判斷。佛學與方言用法較為特殊,日常使用中更常見“富足”“照實”等義。
克實(kè shí)是一個漢字詞語,形容人或事物具有堅強、剛毅、果斷的品質。這個詞通常用來贊美一個人具有頑強的意志和堅定不移的行動力。
克實這個詞是由兩個部首組成。克是指從下往上劃的一筆,表示戰勝、克服等含義。實是指從上往下劃的一筆,表示真實、實際的意思。因此,克實的意思是“戰勝實際的困難,實現目标”的含義。
克實來源于《論語·鄉黨篇》:“克己複禮,為謝賓友,德不孤,必有兄弟。”其中的“克己複禮”一句,意思就是克己和遵守禮節,來表達自己高尚品質和修養。後來逐漸演變為贊美一個人具有克己奉公的精神和行為。
繁體字的克實是“剋實”。這種繁體字的寫法在台灣、香港等地仍然使用。
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克實字寫作“克寔”。這種古體字的寫法已經很少使用了,但仍能在一些古籍中見到。
1. 他年輕時經曆了很多苦難,但他始終克實堅守,取得了***************。
2. 她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優秀,這得益于她克實的努力和不懈的奮鬥。
3. 這個項目面臨着很多困難,但是我們一定能夠克實克服,取得好的結果。
組詞:克己、克難、堅實、拓實。
近義詞:剛毅、堅韌、果斷、頑強。
反義詞:妥協、軟弱、優柔寡斷、退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