勠力同心的意思、勠力同心的详细解释
勠力同心的解释
齐心合力。《左传·成公十三年》:“昔逮我 献公 及 穆公 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后汉书·袁绍传》:“今欲与卿勠力同心,共安社稷,将何以匡济之乎?”《梁书·韦粲传》:“臣子当勠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词语分解
- 勠力的解释 .勉力;尽力。《书·汤诰》:“聿求元圣,与之勠力,以与尔有众请命。” 孔颖达 疏:“勠力,犹勉力也。”《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范蠡 事 越王 句践 ,既苦身勠力,与 句践 深谋二十餘年,竟灭 吴
- 同心的解释 ∶思想或认识一致同心同德 ∶共一中心或核心同心圆同心度 ∶共同的心愿;心思相同神佛原有同心 ∶志同道合;情投意合昔时同心人,今日两离分详细解释.齐心。《易·繫辞上》:“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唐
网络扩展解释
“勠力同心”是汉语成语,意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以下为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 核心含义:指众人为共同目标齐心合力、共同奋斗。其中,“勠力”意为合力、并力,“同心”指思想一致。
- 近义词: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同心同德。
- 反义词:离心离德、一盘散沙、四分五裂。
二、出处与典故
- 最早出处:《左传·成公十三年》记载:“昔逮我献公及穆公相好,勠力同心,申之以盟誓,重之以昏姻。”描述春秋时期秦晋两国结盟合作的场景。
- 历史背景:部分文献(如)提到夏朝末年百姓反抗夏桀的故事,但主流出处仍以《左传》为权威。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常作谓语、定语或状语,如“军民勠力同心抵御外敌”。
- 成语结构:联合式结构,由“勠力”和“同心”两个动宾短语并列组成。
四、例句与应用
- 古代用例:《梁书·韦粲传》中“臣子当勠力同心,岂可自相矛盾”。
- 现代引申:可用于形容团队协作、社会团结等场景,如“全国人民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五、扩展说明
- 异体写法:部分文献中写作“戮力同心”,但“勠”为规范用字。
- 文化意义:体现中华文化中强调集体协作的传统价值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勠力同心
《勠力同心》是一个常用的成语,意思是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它由四个字组成,分别是勠、力、同、心。
拆分部首和笔画
勠的部首是力,它有5个笔画;力的部首是力,它有2个笔画;同的部首是口,它有6个笔画;心的部首是忄,它有4个笔画。
来源
《勠力同心》这个成语最早出自《尚书·禹贡》:“勠力同心,同力配事。”意为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去完成一项事情。
繁体
繁体字为「勠力同心」。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勠力同心」的写法与现代略有不同,但意思相同。
例句
1. 在这个项目中,我们要勠力同心,共同把它做好。
2. 只有勠力同心,才能战胜困难。
3. 团结合作是我们成功的关键,我们要勠力同心,一起前进。
组词
1.同心协力:指大家齐心协力,合作完成某项任务。
2.同舟共济:形容在艰难困境下,大家团结合作,共同克服困难。
3.共同努力:指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去完成一项工作或目标。
近义词
1.齐心协力:意思是大家心思统一,努力完成某项工作。
2.众志成城:指众人齐心协力,团结一致,共同应对困难。
反义词
1.各自为战:指大家各自为利益而奋斗,缺乏合作精神。
2.不和谐:指人们之间缺乏合作精神,关系紧张,无法共同努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