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雠疾的意思、雠疾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雠疾的解釋

亦作“讐疾”。仇恨,憎恨。《三國志·魏志·王粲傳》“ 瑀 子 籍 ” 裴松之 注引 晉 孫盛 《魏氏春秋》:“ 籍 口不論人過,而自然高邁,故為禮法之士 何曾 等深所讎疾。” 宋 葉適 《進故事》:“殺戮相繼,展轉讐疾,靡所定止。”亦指與之有仇恨的人。 清 唐甄 《潛書·兩權》:“有勞者必厚其賞,有功者必尊其爵,雖讎疾不吝。”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雠疾”是一個古漢語詞彙,讀音為chóu jí,其含義和用法可結合文獻資料分以下三方面解析:

  1. 基本釋義
    該詞指“仇恨、憎恨”,屬于同義複詞結構(“雠”與“疾”均有仇恨義)。例如《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魏氏春秋》中,描述阮籍因不拘禮法而被何曾等人“深所讎疾”,即體現強烈的憎惡情緒。

  2. 古籍例證
    宋代葉適在《進故事》中用“展轉讐疾”形容仇恨的連鎖反應,清代唐甄《潛書》提到“讎疾”可代指仇敵,說明其詞義在曆史語境中既可表抽象情感,也可指具體對象。

  3. 使用特點
    該詞多用于書面或曆史文獻,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常見于研究古典文學或曆史的語境中。其異體字“讐疾”在古籍中亦頻繁出現,需注意字形差異。

若需進一步探究具體文獻中的用法,可參考《三國志》注疏及宋明文人著作。

網絡擴展解釋二

《雠疾》是一個漢字詞語,它的意思是仇恨和怨恨。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分别是“雨”和“疒”。它的筆畫數為14畫。《雠疾》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代繁體字中,這個詞的寫法與現代簡體字相似。例如,《康熙字典》中關于《雠疾》的解釋也保留了古代的寫法。 以下是關于《雠疾》的一些例句: 1. 他們之間有着深深的雠疾,無法化解。 2. 這場戰争激化了兩國之間的雠疾。 可能與《雠疾》有關的組詞有:“雠恨”,“雠報”,“雠勢”等。與《雠疾》意思相近的詞彙包括“仇恨”和“怨恨”。而與《雠疾》意思相反的詞則是“和解”和“友愛”。 希望以上對你有所幫助!如需進一步了解,請隨時告訴我。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