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傳呼的意思、傳呼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傳呼的解釋

[notify sb. of a phone call] 通知受話人去接電話

傳呼電話

詳細解釋

(1).傳聲呼喊。《漢書·蕭望之傳》:“ 仲翁 出入從倉頭廬兒,下車趨門,傳呼甚寵。” 顔師古 注:“傳聲而呼侍從者,甚有尊寵也。”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兩 漢 京兆 河南 尹及執金吾、司校尉,皆使人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劉過 《沁園春》詞:“徑行處,有蒼松夾道,不用傳呼。”

(2).謂口語相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洧水》:“參、陰聲相近,蓋傳呼之謬耳。”

(3).傳喚。 宋 範仲淹 《謝公神道碑銘》:“ 梓 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圖得我,則小於 梓 者可傳呼而下,願急為之防。” 清 吳偉業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昨夜城頭吹篳篥,教坊也被傳呼急。”如:傳呼電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傳呼”是現代漢語中一個具有曆史演變特征的詞彙,其核心含義指通過某種媒介傳遞信息并召喚對方。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商務印書館)的釋義,該詞包含以下兩個主要義項:

  1. 傳統語境下的傳喚行為

    指通過口頭或書面方式通知某人到場。例如《後漢書·禮儀志》記載的“吏民被傳呼,當案驗者”,體現了古代官府通過差役傳達指令的行為。這一用法至今仍保留在部分方言中,如“派出所傳呼當事人配合調查”。

  2. 現代通訊技術中的呼叫功能

    特指利用電子設備進行遠程呼叫,包括:

    • 尋呼機(BP機)時代:20世紀80-90年代通過無線電信號向特定接收器發送數字或文字信息,例如“請速回電至021-55667788”。
    • 電話轉接服務:當代語境下可指代電話系統中的呼叫轉移功能,如“總機傳呼分機號308”。
    • 公共服務場景:醫院叫號系統、酒店前台通知等場景中使用的電子廣播呼叫,例如“請A012號患者到3診室就診”。

該詞的構詞法為聯合式合成詞,“傳”強調信息傳遞,“呼”側重召喚動作,二者共同構成完整的行為鍊。在《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中,其詞義演變脈絡可追溯至唐代文獻,原指“傳聲而呼”,後隨技術發展衍生出多維度含義。

網絡擴展解釋

“傳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曆史演變和語境變化而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一、現代常用含義

  1. 通知接聽電話
    指通過電話系統告知受話人接聽來電,常見于公用電話或特定通信場景。例如:“傳呼電話需由接線員轉達”。

  2. 無線尋呼設備(傳呼機)
    指1955年摩托羅拉研發的無線尋呼機(BP機),通過發送數字/文字信息通知用戶。1995年後因手機普及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二、古代及曆史含義

  1. 官員出行的威儀
    封建時代官員出行時,侍衛高聲傳呼以警示行人避讓。如《漢書·蕭望之傳》記載“傳呼甚寵”,顔師古注“傳聲而呼侍從者”。

  2. 口語相傳
    指信息通過口頭傳遞,可能因發音相近導緻誤差。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蓋傳呼之謬耳”。

  3. 傳喚或下達指令
    常見于軍事或行政場景,如宋代範仲淹《謝公神道碑銘》中“傳呼而下”指通過指令控制局勢。


三、例句與延伸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曆史文獻及技術發展背景,若需查看完整來源可參考對應網頁。

别人正在浏覽...

百忙跋涉筆枕不律頭長波乘其不備尺波尺繩淳樸儲嗣糍團觕砺當職大身子電鏟電躍抵擊洞知短券蠹朽改本趕到河門海口徨徨花勝豁冥繭薄儉貌賈奇家醞嫁棗驚挺積石就便麇聚俊侶快士镂金錯彩淪卷蠻兒盲風怪雨懑憤疲懶疋練迫拶且權噙齒戴發秦皇魚氣塞日月逾邁璱璱觞燕沙丘攝衽稅調順幸吐白鳳王佐烏飯蕭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