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y sb. of a phone call] 通知受話人去接電話
傳呼電話
(1).傳聲呼喊。《漢書·蕭望之傳》:“ 仲翁 出入從倉頭廬兒,下車趨門,傳呼甚寵。” 顔師古 注:“傳聲而呼侍從者,甚有尊寵也。” 唐 蘇鹗 《蘇氏演義》卷下:“兩 漢 京兆 河南 尹及執金吾、司校尉,皆使人導引傳呼,使行者止,坐者起。” 宋 劉過 《沁園春》詞:“徑行處,有蒼松夾道,不用傳呼。”
(2).謂口語相傳。 北魏 郦道元 《水經注·洧水》:“參、陰聲相近,蓋傳呼之謬耳。”
(3).傳喚。 宋 範仲淹 《謝公神道碑銘》:“ 梓 大而近,彼畏我梗,必先圖得我,則小於 梓 者可傳呼而下,願急為之防。” 清 吳偉業 《聽女道士卞玉京彈琴歌》:“昨夜城頭吹篳篥,教坊也被傳呼急。”如:傳呼電話。
“傳呼”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隨曆史演變和語境變化而不同。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詳細解釋:
通知接聽電話
指通過電話系統告知受話人接聽來電,常見于公用電話或特定通信場景。例如:“傳呼電話需由接線員轉達”。
無線尋呼設備(傳呼機)
指1955年摩托羅拉研發的無線尋呼機(BP機),通過發送數字/文字信息通知用戶。1995年後因手機普及逐漸退出曆史舞台。
官員出行的威儀
封建時代官員出行時,侍衛高聲傳呼以警示行人避讓。如《漢書·蕭望之傳》記載“傳呼甚寵”,顔師古注“傳聲而呼侍從者”。
口語相傳
指信息通過口頭傳遞,可能因發音相近導緻誤差。例如北魏郦道元《水經注》提到“蓋傳呼之謬耳”。
傳喚或下達指令
常見于軍事或行政場景,如宋代範仲淹《謝公神道碑銘》中“傳呼而下”指通過指令控制局勢。
提示:以上解釋綜合了《漢典》、曆史文獻及技術發展背景,若需查看完整來源可參考對應網頁。
《傳呼》是指通過呼叫或召喚的方式傳達信息或傳達特定命令的行為。這一詞語通常用于描述通過無線電通訊或電話通訊系統向特定人員發送信息的過程。
拆分部首和筆畫:《傳呼》這個詞可以拆分為兩個部首,即“傳”和“呼”。其中,“傳”的部首是“才”,有8畫;“呼”的部首是“口”,有3畫。
來源:《傳呼》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就是由“傳”和“呼”這兩個字組成的動詞短語。
繁體:《傳呼》這個詞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傳呼」。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代漢字寫法中,《傳呼》一詞沒有特定的古體字寫法,因為它是一個比較現代的詞彙。
例句:請給張三傳呼,告訴他明天開會時間變動了。
組詞:一些與《傳呼》相關的組詞有:電話傳呼、傳呼機、傳呼服務、傳呼員等。
近義詞:與《傳呼》意思相近的詞語有:呼叫、召喚、通知等。
反義詞:與《傳呼》意思相反的詞語沒有明确的反義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