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地名。也稱 瓜州 ,原指今 甘肅 敦煌 一帶。 春秋 時 秦 晉 二國使居于其地之“ 允 姓之 戎 ”遷居 伊川 ,以 陸渾 名之。 漢 置縣。 五代 廢。故城在今 河南省 嵩縣 東北。《史記·匈奴列傳》:“於是戎狄或居於 陸渾 ,東至於 衛 ,侵盜暴虐中國。” 裴駰 集解引 徐廣 曰:“一為‘陸邑’。” 司馬貞 索隱:“《春秋左氏》:‘ 秦 晉 遷 陸渾 之 戎 于 伊川 。’ 杜預 以為‘ 允 姓之 戎 居 陸渾 ,在 秦 晉 之間,二國誘而徙之 伊川 ,遂從 戎 號,今 陸渾縣 ’是也。” 唐 韓愈 《送侯參謀赴河中幕》詩:“ 陸渾 桃花間,有湯沸如烝。”
“陸渾”是一個曆史地理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陸渾”原為古地名,早期指今甘肅敦煌一帶(屬瓜州),春秋時期秦、晉兩國将當地的“允姓之戎”族群遷至伊川(今河南境内),并以“陸渾”命名該地。漢代在此設陸渾縣,五代時廢除,故城位于今河南省嵩縣東北部。
“陸渾”既是地域名稱,也是少數民族的指代,體現了古代民族遷徙與中原文化的互動。其曆史脈絡清晰,從西北到中原的地理變遷,成為研究春秋民族史的重要線索。
陸渾是一個漢語詞彙,意思是指天空沒有風力和雲彩,非常平靜的景象。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天空或者風景安靜、平和。
陸渾這個詞由兩個部首組成,其中“陸”字的部首是“阜”,由10筆構成,而“渾”字的部首是“水”,由8筆構成。
陸渾這個詞最早出現在《楚辭·招魂》一篇中。後來在古代詩歌、文學作品中頻繁出現,成為一種描繪自然風光的常用詞彙。
陸渾的繁體字為「陸渾」。
在古代,陸渾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例如,在《康熙字典》中,「陸渾」這個詞的寫法為「陸渾」。
1. 那天的天空十分湛藍,一片陸渾,仿佛宇宙進入了靜谧的狀态。
2. 出門散步時,我喜歡選擇早晨,因為清晨的一片陸渾給我帶來甯靜和平和的感覺。
陸渾可以與其他詞組合成新的詞語,如:陸渾陌路(形容前方道路平靜而寬廣)。
與陸渾意義相似的近義詞有:天朗、晴朗、甯靜等。
與陸渾意義相反的反義詞有:狂風暴雨、烏雲密布、驚濤駭浪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