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萎約的意思、萎約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萎約的解釋

萎靡而窮困。《楚辭·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餘萎約而悲愁。” 王逸 注:“身體疲病而憂貧也。” 洪興祖 補注:“萎,草木枯也。約,窮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萎約”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主要源自《楚辭·九辯》。以下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的解釋:

一、基本解釋

萎約(wěi yuē)指萎靡而窮困的狀态,常用于形容人因身體病弱或精神消沉導緻生活困頓。


二、詳細釋義

  1. 來源與出處
    最早見于《楚辭·九辯》:“離芳藹之方壯兮,餘萎約而悲愁。”

    • 王逸注:“身體疲病而憂貧也。”
    • 洪興祖補注:“萎,草木枯也;約,窮也。”
  2. 字義分解

    • 萎:本義為植物枯萎,引申為衰退、衰弱,如“萎謝”“萎悴”。
    • 約:此處指窮困、窘迫,如“約窮”。
  3. 現代引申
    部分現代詞典(如查字典)将其擴展為“氣勢衰弱、缺乏威嚴”,但此用法較少見,且權威性較低。


三、近義詞與反義詞


四、使用場景

主要用于文學或曆史文獻中,描述人的身體或精神處于雙重困境。例如:

“他因長期病痛,生活萎約不堪。”

如需更多例句或詳細考證,可參考《楚辭》及古漢語詞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萎約

萎約是一個漢字詞語,根據《現代漢語詞典》的解釋,它有兩個意思:一是植物不健康、失去生機;二是形容人失去朝氣、無精打采。

拆分部首和筆畫

萎約的部首是艹(草字頭),它的筆畫數是十八畫。

來源

萎約源自古漢語,最早出現在《古詩十九首》中的一首古體詩歌:“葳蕤萎約,其人雲悴。”這裡的“葳蕤”指美好的景物,而“萎約”則是相對于美好的景物而言,表示不健康、失去生機。

繁體

萎約的繁體字為枯約。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萎約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變化。晉代的《說文解字》中,采用了“巫月可(艸)”的寫法。不同的時代和文獻中,可能會有不同的變體。

例句

1. 花朵因缺少陽光和水分而顯得萎約無生機。

2. 這個人每天隻顧工作,沒有時間休息和娛樂,看起來萎約不堪。

組詞

萎靡、日落西山

近義詞

凋謝、枯萎、失落

反義詞

蓬勃、興盛、旺盛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