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踏碓的意思、踏碓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踏碓的解釋

踩踏杵杆一端使杵頭起落舂米。《五燈會元·臨濟宗·道吾悟真禅師》:“ 石室 行者踏碓,困甚忘卻下腳。” 宋 陸遊 《農家歌》:“腰鎌卷黃雲,踏碓舂白玉。” 清 唐訓方 《裡語徵實》卷中下:“設臼舂米曰踏碓。”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踏碓”是中國古代用于谷物脫殼或舂米的傳統農具,其含義和運作方式如下:

一、基本定義

踏碓是一種腳踏式杠杆舂米工具,通過人力踩踏杠杆一端,使另一端的杵頭反複起落,将石臼中的谷物(如稻米、小麥等)脫殼或搗碎成粉。


二、結構與原理

  1. 結構組成

    • 木架:支撐杠杆的支架
    • 杠杆:長木臂,一端連接杵頭,另一端供腳踏
    • 杵頭:用于撞擊谷物的重物
    • 石臼:盛放谷物的凹形容器(常見材質為石頭或硬木)
  2. 工作原理
    利用杠杆原理和重力作用:人腳踩杠杆末端時,杵頭擡起;松腳後,杵頭因重力下落,沖擊石臼中的谷物,實現脫殼或粉碎。


三、曆史與文化記載


四、延伸含義

在成語中,“踏碓”衍生出比喻義,表示勤奮勞作(如《後漢書》中楊震“踏碓磨豆腐”的故事),但此用法與農具本義需區分。


踏碓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機械智慧,是農業社會重要的糧食加工工具,兼具實用價值和文化研究意義。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敦煌壁畫或《陸遊詩集》等文獻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踏碓》的意思

《踏碓》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意為“踩踏磨碓”。踏指踩上去,碓是用來磨碎谷物的器具。

拆分部首和筆畫

《踏碓》的第一個字“踏”的部首是“足”,意為腳。它由13畫組成。

《踏碓》的第二個字“碓”的部首是“石”,意為石頭。它由12畫組成。

來源和繁體

《踏碓》是一個中國漢字詞彙,最早出現在古代文獻中。在繁體中,它的寫法為“踏碓”。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以《踏碓》為例,它在古代常常寫作“蹋碓”,其中“蹋”與“踏”意義相近,都表示腳踩的動作。

例句

1. 他熟練地踏碓,将谷物磨成粉。

2. 爺爺年輕時常常踩着碓子為家人磨碎谷物。

組詞

1. 踏實:形容穩健、踏實的樣子。

2. 碓冰:指冰碓,用來打碎冰塊的工具。

3. 碓臼:由碓和臼組成,指古代用來搗碎谷物的工具。

近義詞

踏低、踩踏、踐踏

反義詞

擡起、提起、放下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